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的?
2.第⑥段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1)鲜亮的程度 (2)色彩的排列 2.分类别 不是所有的“晕” 都是风雨之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目的范围很明显,是第一段,读第一段可见,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这样的语句,“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 从其中的关键语“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 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可知,是从两方面来介绍晕和彩虹的不同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读第六段可知,除了列数字外,第六段还分两种情况告诉我们,晕的持续时间与风雨天气的关系。因此是分类别。分类别的效果关键词是“条理清晰”,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一般说明该段的中心句,即“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请说说“路暗迷人百种花”的“暗”字好在哪里。

答:

(2)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

(一)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讲钧礼:行平等之礼,意即免除了尊贵上下之礼。钧,通“均”。
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以怪之矣       B.祭以尉首

C.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箸叹曰               ②何者之香而甘也

是芋也               独一芋哉
4.翻译

(1)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译文:

(2)老人知道者!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格列佛游记》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B.格列佛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并且为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

C.格列佛在大人国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得到国王的赞美和羡慕。

D.《格列佛游记》中写在慧骃国,人形动物“耶胡”是理性的载体,而马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

英国一名专家援引最新证据提出中国明朝率领船队远航的郑和是历史上比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更早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个环绕地球航行的探险者的惊人学说。

A. 郑和比西方航海家更早发现新大陆。    B.英国专家提出哥伦布是探险者。

C. 郑和是探险者。                      D.英国专家援引证据提出学说。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要:同“邀”邀请          B. 咸:都

C. 绝境: 没有出路的境地     D. 无论:更不必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