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明灯”一词的解释是:比喻指引人们朝光明正确方向前进的人或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明灯”一词的解释是:比喻指引人们朝光明正确方向前进的人或事物。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⑵说真话,抒真情,忌套写、抄袭。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⑷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书写工整

 

例文: 心中也有一盏灯 传说在高山之巅,有一种奇特的花,叫普雅花。它的花期只有两个月,却要经历千年的风吹雨打。为了绽放一次世间无与伦比的美丽,它要忍受千年的孤寂与等待。有人问它值得吗?我想它会说:心有所愿,便是值得。开花的愿望便是它心中不倒的灯塔,有它的指引,普雅花努力地生长。 心中也有一盏灯,在仓央嘉措心中,对自由与情的向往便是在明亮的指引。这布达拉宫中最大的王,留下太多的虔诚与无尽的彷徨。他的命运没有定语,后人的猜测,让他成为这世间最美的情郎。不甘青灯为伴终生,不在乎“见或不见”,只为路中能与你相见,只为佑你平安喜乐。没有山盟海誓,只是希望你现实安稳。 心中也有一盏灯,在陈道明心中,无用方从容便是生活的态度。他是实力派演员,更是鲜为人知的音乐大师。从意大利歌剧到俄罗斯民谣,他都可以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但再好的琴技也不能为他提高片酬,却可以能让他静心,坦然地看世界。拿捏角色的精准到位,得益于他从容的态度,诠释出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岁月静好,不求出众,但求匆忙一生,对得起自己。 心中也有一盏灯,在骆家辉心中,一英里的美国梦便是他一直以来的动力。华裔美籍人的身份,让他的仕途多了一份幸运,妻子李蒙的支持,更让他如虎添翼。华盛顿州州长,美国商务部长,驻华大使,他的身份一变再变,不变的是他对美国的热爱。谦和的态度,周全的礼节,让克林顿总统大加赞赏。回国寻根,是他不忘本的表现。然而他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是真正的美国人!” 也许会经历无数次心伤,也许会经历无数次迷茫,这都不要紧,只要心中的明灯尚在,就会有希望,就会有未来。 在我心中,同样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它指引我前行的方向,是我心中不灭的明灯。在风雨中,我就多一把伞,在黑暗里,我就多一道光。留一盏灯在心中,也许,我可以借它的微光,绕开坎坷成长。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心中的明灯”是一种形象、泛指、虚化的说法,审题时首先要理解其本质含义。注意引导语的提示,理解“灯”有“温暖”“照亮”“目标”等含义,以此含义为基础,想一想,“心中的明灯”为给谁“温暖”?为谁“点亮”?它又是什么“目标”,可以选一含义,落实题目的要素,使形象、虚化的表达落实在具体的领域、人物、事件上,即化虚为实,聚焦落实。“灯”是核心要素,“明灯”的特点即 “带来光明”(驱除黑暗、愚昧无知、冷漠麻木邪恶等)、增添温暖(家的温馨、真情的感动、希望、正能量),指引方向(如灯塔。消除困惑、迷茫、危险等),选一个角度,或写自己生活中得到的指引、获得的启迪,或写社会生活中人人所要坚守的信念是一盏“心中的明灯”,心中始终要有这盏“明灯”。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Ⅱ

一个人的阅兵式

陈绍龙

进山时天响晴,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树高,草深,我分不清南北。

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呆就是20年。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有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山脚杨树多,高处是水杉,山顶处多是马尾松。

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山里不能有火。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样,老人能把我们轰下山。

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向导说老人在山上不同的地方有三个“家”。家也只是石头垒的房子。白天老人不会呆在房子里。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

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老人随时都会出现,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

山路难行,不平整,藤多,每走一步,我们都得把腿抬得很高。

果然不顺。我们在老人的两个“家”里没找到老人。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吧。

十多里的山路让我太累。喝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进了我的耳里,以为是梦。

是真的。

“快看!”向导眼尖,发现了不远处坡地开阔处的老人。

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树,我一时没有发现。

老人穿的黄军装已经发白。让我惊讶的是老人扛着一根木棍,随着一旁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

抬头。挺胸。踢腿。甩膀。天啦,老人一个人跟着音乐举行“阅兵式”!

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

我没有惊扰老人。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最出彩的镜头。

采访结束我问老人:“您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

“解闷,”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个孩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的字来。向导笑,山里,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他是“营长”。

难怪老人这么依恋这片山林。

我心里一震。

那天是国庆。

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些日,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个人的阅兵式。那个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来临的时候,是在山上,还是在他家的电视机前正步走呢?还有,他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一片葱绿吧。
1.题“一个人的阅兵式”指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以此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2.本文以“我”的行踪见闻感受为线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寻找护山老人——→(                )——→(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句子。

⑴从修辞的角度。

句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⑵从句式特点的角度。

句子:抬头。挺胸。踢腿。甩膀。
4.发挥想象,如果今年“9. 3阅兵式”护林老人也被请到了现场,他会有怎样的行为和想法。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人生差异在读书

①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

②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③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④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惑。

⑤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人们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⑥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⑦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捧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⑧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知道实践,推动工作。
1.文章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2.文章关于读书的好处的分论点提出有何特点?有何效果?
3.文章-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出:

4.文章-段是否属于并列结构?如果是,请讲出理由;如果不是,那是哪一种结构,也请讲出理由。

5.你认为-段是否恰当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请讲出理由。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市井:指做生意。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十千:指十贯铜钱。
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词

⑴诸子             ⑵汝寡悔

⑶问其所             为良民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问其所欲”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童微伺其睡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其贤者使使贤主    D.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圣人非所与熙也      B、吏二缚一人诣王

C、之虚所卖之          D、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5.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学校开展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各班级举行了主题班会,某班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短语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

【活动二】“9. 3纪念日”国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全国放假一天。请你描绘一个最让你震撼、激动的阅兵场面(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并联系活动主题谈谈你的感想。

场面:

感想:

 

查看答案

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家一派繁荣景象,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恼

⑴请写出《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和国籍。

⑵请写出“两大危机”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