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襁褓(qiánɡ bǎo)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襁褓(qiánɡ bǎo)   (mì)    (què)  心无旁(wù)

B.(zì)(suī)   (pōu)   (jū)   忍俊不(jìn)

C.褴褛(lán  lǚ)     (jiào) (huì)  而不舍(qiè)

D.ɡān ɡà)      斜(qǐnɡ)  (hé)   后继(pū)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A“襁”读第三声;B“禁”第一声;D“倾”读第一声,答案为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明灯”一词的解释是:比喻指引人们朝光明正确方向前进的人或事物。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⑵说真话,抒真情,忌套写、抄袭。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⑷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Ⅱ

一个人的阅兵式

陈绍龙

进山时天响晴,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树高,草深,我分不清南北。

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呆就是20年。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有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山脚杨树多,高处是水杉,山顶处多是马尾松。

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山里不能有火。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样,老人能把我们轰下山。

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向导说老人在山上不同的地方有三个“家”。家也只是石头垒的房子。白天老人不会呆在房子里。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

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老人随时都会出现,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

山路难行,不平整,藤多,每走一步,我们都得把腿抬得很高。

果然不顺。我们在老人的两个“家”里没找到老人。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吧。

十多里的山路让我太累。喝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进了我的耳里,以为是梦。

是真的。

“快看!”向导眼尖,发现了不远处坡地开阔处的老人。

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树,我一时没有发现。

老人穿的黄军装已经发白。让我惊讶的是老人扛着一根木棍,随着一旁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

抬头。挺胸。踢腿。甩膀。天啦,老人一个人跟着音乐举行“阅兵式”!

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

我没有惊扰老人。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最出彩的镜头。

采访结束我问老人:“您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

“解闷,”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个孩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的字来。向导笑,山里,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他是“营长”。

难怪老人这么依恋这片山林。

我心里一震。

那天是国庆。

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些日,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个人的阅兵式。那个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来临的时候,是在山上,还是在他家的电视机前正步走呢?还有,他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一片葱绿吧。
1.题“一个人的阅兵式”指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以此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2.本文以“我”的行踪见闻感受为线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寻找护山老人——→(                )——→(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句子。

⑴从修辞的角度。

句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⑵从句式特点的角度。

句子:抬头。挺胸。踢腿。甩膀。
4.发挥想象,如果今年“9. 3阅兵式”护林老人也被请到了现场,他会有怎样的行为和想法。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人生差异在读书

①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

②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③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④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惑。

⑤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人们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⑥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⑦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捧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⑧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知道实践,推动工作。
1.文章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2.文章关于读书的好处的分论点提出有何特点?有何效果?
3.文章-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出:

4.文章-段是否属于并列结构?如果是,请讲出理由;如果不是,那是哪一种结构,也请讲出理由。

5.你认为-段是否恰当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请讲出理由。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市井:指做生意。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十千:指十贯铜钱。
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词

⑴诸子             ⑵汝寡悔

⑶问其所             为良民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问其所欲”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童微伺其睡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其贤者使使贤主    D.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圣人非所与熙也      B、吏二缚一人诣王

C、之虚所卖之          D、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5.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学校开展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各班级举行了主题班会,某班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短语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

【活动二】“9. 3纪念日”国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全国放假一天。请你描绘一个最让你震撼、激动的阅兵场面(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并联系活动主题谈谈你的感想。

场面:

感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