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童年时看”闲书”成为我最大乐趣的原因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所叙述的故事。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读起书来”不顾一切”?

4.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迷恋读书(童年读书) 当时的文化环境 我童年时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 2.我为同学家拉磨换来了阅读《封神演义》一下午的权利,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3. 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等。(任意答两点即可) 4. “词语运用”示例:画线句中“悄悄地溜”“远远地看”“伸得长长”“不由自主地靠”这些词语传神地刻画出“我”抵挡不住书的诱惑,又担心被二哥驱赶的那种既渴望又窘迫的样子。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 (相关语句,1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1分。) “修辞方法”示例:画线句中“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像一只喝水的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力,也描写出“我”不由自主地偷看二哥的书的窘态,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相关语句,1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阅读第一段文字,本段文字对全文起总领作用。第一句即是文章的线索,全文都是在讲作者儿时如何“迷恋读书”的,而最后一句即明确交代了作者迷恋读书的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根据作者的活动,梳理情节,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阅读第二段,从中找到作者为了读书而付出代价的情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内容,选出表现力强的形容词动词,或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从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和形象特点方面来分析其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成语:              故事:            

2.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

下联:(            )

A.千古仰威仪      B.功定属元勋

C.宁静而致远      D.一对定千秋
3.请以“我也说说诸葛亮”为话题写一段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大汉。(《水浒传》第十一回,第十二回)

林冲的绰号是什么?“那汉子”是谁?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绰号:_____        ___             那汉子:_              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真有点龙吟凤哕的意味。

B、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这诸多意思可以概括成:脍炙人口

C、庐山以其风景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D、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读经典可以提高素质。                   。读点经典,充沛的浩然正气会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处世,不随波逐流,不自甘堕落,做一个情操高尚的正人君子。

①读经典关涉的是内在的心智培育与精神世界的培养。

②苏东坡有句名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书读得多了,特别是那些经典读多了,自然就会谈吐高雅,趣味不凡。

③读点经典,丰富的人生哲理会浇灌和滋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变得更有涵养、情趣。

④读点经典,深刻的知识和智慧会指引我们识别美与丑、善与恶,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⑤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A.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①②⑤④③       D.⑤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市围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中心,努力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

B.把原来的八步上栏改成七步后,刘翔夺得了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米栏冠军。

C.在网络的轮番炒作下,使“给力”这个词语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2010年的网络热词。

D.虽然海豹突击队击毙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但全球的反恐任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