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 “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1. 本文以“绝盗”为题目,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绝”在何处。
2.请结合本小说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头子”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3. 这篇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列举其中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4.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5.三个盗贼盗劫得逞,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

 

1.(1)设计的“局”绝(2)偷盗的人绝(3)案件始终未破,成为绝案(答出两点并作合理分析即可) 2.①狡诈。行盗劫之事,不仅计划周密,而且利用了人们的道德和善良,利用了人们对不孝之子的厌恶。②虚伪。打着维护道德的幌子和惩罚逆子的旗号,以卫道者、 受害者自居,实质上,品行极其恶劣,所作所为伤天害理。③凶悍,胆大妄为。竟敢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大张旗鼓地行盗劫之事;盗劫之余,还大肆破坏。(指出特征并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3.开头写故事发生地“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开头写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老头子三人“面色都凶”为下文揭示三人身份埋下伏笔。(答出两点即可) 4.同意删去。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评价,删去之后故事结构仍然完整,而且删去之后能给人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余地,以小两口没找到“爹”结尾更具有讽刺意味,更能体现其“绝”。 不同意删去。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加入了作者的议论评价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只表明态度不加分析不给分) 5.例:我认为盗贼盗劫得逞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非常狡诈,打着维护道德、惩罚逆子的旗号,利用了人们的道德良知,利用了人们对老人的同情和对逆子的厌恶,极具欺骗性。 感想:①相比于他们盗劫他人财物的行为,这种利用他人道德良知、以正义之名行邪恶之事的行径更可恶,对社会的破坏力更大。②实际上,无论古今中外,都不乏 这种以崇高、正义、良知的名义作恶的人或事。③作恶而打着崇高、正义、良知的旗号,是极具欺骗性的,善良的人们很容易被它所迷惑,对此,我们应擦亮眼睛,保持高度警惕。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理解本文标题中的“绝”字含义为“奇特”,再仔细阅读全文,梳理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从故事情节本身和人物行为及形象上来分析“绝”在何处,概括点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本文主要根据故事情节,抓住“老头子”这一人物的行为表现来具体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伏笔指的是文前对后面有关情节所作的暗示,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情节过程,比较前后内容,从情节的关联性来找到所有伏笔之处,加以说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了解最后一段的内容即作者的议论评价,可从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来说明可删去的理由,也可从表达作者的思想与前文照应来说明不可删去的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三个盗贼盗劫得逞”的提示,仔细阅读文中相关的内容,了解三个盗贼盗劫是如何得逞的,然后结合现实社会对三个盗贼的行为作一评价,指出他们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井与符号文化

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中国的传统观念视并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申出“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作为家国故园的象征”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脚步。

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指进口的货物),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的身心归宿的象征。

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在杀害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销玉损的井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凌妇女最后的归宿。“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

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并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并往往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并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在历史、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概念,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以飨读者,也许这可以成为你探索的一个起点。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井”具有哪几重文化符号的内涵?
2.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本文引经据典,表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水井文化的探索发现。

链接一:据《汉书》记载,有一个叫孟通的县令,挖井得到一块白石,石头上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红色字样。后来,王莽以“新井自出”等十二符瑞出现为理由,堂而皇之地当起了皇帝。

链接二:世博园内的智利馆巧思妙想,馆内挖井。从井口向内张望,智利的风土人情,清晰可见,两园情谊,“一井相连”。

链接三:古井是最富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建筑。我们要保护好井遗迹,做好井文章,把历史馈赠的这笔丰厚的遗产用好、用活。这样,乡土中国才有她的乡土气、市井味。

 

查看答案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得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得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法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我爱这土地
1.谈谈你对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的形象理解
2.文中有多处破折号省略号,请结合课文分析其各代表什么意思?
3.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查看答案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弘范:元军元帅。扞(hàn):保卫。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捄:同“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3)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4)索之固  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4.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①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讲一讲学习历程

绘一绘前程美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