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篇名。 (1)我劝天公重抖擞, 。(龚...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篇名。

(1)我劝天公重抖擞,                       。(龚自珍《己亥杂诗》)

(2)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3)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                       ,在河之洲。(《诗经》)

(5)                       ,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6)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7)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                   》)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9)曹操《龟虽寿》中以老骥自喻,表明自己虽已到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消沉,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诗句是“                                        。”

 

(1)不拘一格降人才(2)为伊消得人憔悴(3)羌笛何须怨杨柳 (4)关关雎鸠(5)浮光跃金(6)似曾相识燕归来(7)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解析】 试题分析: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1—8小题根据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回答即可。9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小题2注意“憔悴”的写法,小题3注意“羌笛”的写法。小题4注意“雎鸠”的写法,小题5注意“跃金”的写法。小题6注意“燕”的写法,小题9注意“老骥、伏枥”的写法,写出最有把握的两句即可。古诗文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面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班级。

 

查看答案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因为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又说:生命又像一颗小树,因为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

你说,生命像什么?请以《生命像什么》为题,按照“生命像什么?”——“我为什么这样认为?”——“这种发现有何意义?”三个写作环节,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短文。

 

查看答案

杏荫井台

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哪?哪咋办呢?”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 ”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1.仔细阅读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并思考:导致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每个原因不要超过5个字。

2.文章第段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3.文中有多处细节写出了 对腊炙羊肉的渴望,请分点罗列处。
4.文章第⑧⑨⑩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
5.杏荫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维护食品安全,应向美日学习“连坐制”

郑风田

①“中国制造”的一个怪现象是,出口到国外的食品,安全度要比国内高出一截,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对来自中国的食品设置的标准,比国内标准更高,但中国的农民与企业还是都达标了。为什么离产地更近的中国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更安全的食品呢?

②双汇瘦肉精曝光后,大批记者赶赴双汇总部漯河,但当地政府却要求酒店报告记者行踪。地方政府为保本地税收,往往习惯于成为问题企业的保护伞,这恐怕是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不妨学习一下美日的“连坐制”。

③山东青岛,当地有不少将水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按美国要求,采用HACCP(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品质的最好最有效的一种管理体系)认证。如果有企业作假怎么办?政府部门讲“没人敢”,原因是美国人实行“连坐制” ——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简称)会不定期突然派人抽检,一旦发现作假,则当地被判为不可信任地区,所有同行业企业都被列入不信任名单,生产的产品美国都不要了。

④山东菜区有不少出口日本的蔬菜生产基地,当年一个农民偷用剧毒农药,结果在日本海关被抽检出来,导致涉事公司所有出口日本的蔬菜都被拒,当地所有农民的菜都卖不出去了。

⑤在如此严厉的连坐制度下,没有企业敢轻易作假,也没有渔户敢轻易使用违禁药品。平时大家相互监督——熟人社会相互监督效果比单纯依靠政府监管效果好很多,交流经验——不是交流作假的经验,而是学习怎么做才能达到标准要求。当地监管部门也特别尽力,不但平时认真抽检,还会对农民进行提高生产质量的培训。

⑥每次食品安全出问题,总有监管部门以我国有2亿多小农户、几十万个小作坊、抽检率太低等借口来搪塞。但困局并非无解,我国也完全可以试试美国、日本的连坐式监管制度。这种连坐式的监管虽然“残忍”,但针对目前我国食品供应乱局,只能采取阵痛式的监督方式。只有痛了,才能让地方政府真正尽力尽责,才能彻底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第④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实行“食品安全连坐制”具体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总有”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状。

 

查看答案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①

(宋)方回

蕨拳②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  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①歙shè:安徽南部的县。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