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注】国朝:指清朝。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

①遂暗记不出声  复:             者十年  是:          

③自觉豁  然:                   托词因病废学者  或: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之”与“盖积苦精力之应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欲辱,何以也             B.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晏婴,齐习辞者也           D. 别院

3.翻译下列语句。

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译文:

 

1.①再 ②这样 ③……的样子 ④或者 2.C 3.①(他)幼时读书(或接受教育),书要读上许多遍,才稍微顺口。 ②(他)再看以前所读的书,完全没有疑惑的地方。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而且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情况。如本题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复:再;(2)然:……的样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代词,B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代词,代癞蛤蟆.只有C与例句一样都是助词,的。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百遍”是约数不是确数。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说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本段文字出自          (书名),作者

根据原著补全画线处内容。

 

查看答案

揣摩文意在横线上填入的内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

当时间变得越发珍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              ”是何等悠远辽阔的心境;“              ”说的是那么清幽雅趣的意境;“               ”则宛如一幅隽永的水墨画,定格在那花朵静绽的刹那。

①闲敲棋子落灯花       ②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③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一本好书就如一座堡垒,抵御着来自花花世界的喧嚣,成为我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C.多么宁静的天山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得知事故中失联的消防员已被确认全部遇难,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发帖悼念。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乃记之而去。

A、斗:像北斗星一样                        B、凄:凄凉

C、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D、居:停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