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清水微香 泾河 天色还灰蒙蒙的,东方初升的亮白映在我家纸糊的九宫格木窗上时,母亲...

清水微香 泾河

天色还灰蒙蒙的,东方初升的亮白映在我家纸糊的九宫格木窗上时,母亲已起床。梦境里,我隐约听见院子里扁担钩子相互撞击的声音、水桶摇晃的声音。母亲又要去挑水了。

我起床的时候,母亲已完成了她每天早晨的第一道功课,厨房那口赤褐色的大缸里已清水满盈。我计算过,按我家那对水桶的盛水量算,要担满这口大缸,是要挑四担水的。母亲要在水槽和我家往返跑四趟。母亲的额间浸着汗珠,身上散着热气,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衫。而她的眉宇间却闪烁着明亮的精气神,有一股虔敬的威严和幸福感在里面。

多年来,她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从不饮用水缸里昨天盈余的陈水,而是每天必须挑来清新的鲜水。端详着圆月一样充盈的缸口,聚敛的清水沉静地与母亲对望着,清幽深邃,一股新鲜的清香扑向她的脸面。那缸水,成了母亲心头独一无二的圆月,明亮地照耀着她,在她的心头晃来晃去。

那水,流经清幽的山谷,带着山涧车前子、蒲公英百草的清香,红鼻血花、野黄菊千花的芳泽,草莓、樱桃、蓝梅子野果的甘甜;带着林间白桦枝头滚落的晨露的晶莹;带着云卷云舒的雾霭的优雅;带着启明星的光辉,一路欢歌来到我家。这水是透亮的、清洌的、芬芳的。母亲说,喝上干净新鲜的水,心里是亮堂的,人一天是感觉不到乏的。

母亲像守护金子一样守护着那口缸,从来不许畜禽靠近,更不许小孩子们接近。小猫小鸡对那口缸是望而生畏的,每有靠近半步,就会遭至母亲的呵斥和追赶。为防意外,母亲特意让父亲做了两块厚重的木盖,重重地压在缸口上。那木盖我小时候是揭不起的,所以,也无从接近那缸水。

这缸水,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带着某种神圣的意味。我有时站在院子里,看见静静站立在厨房漆黑的角落的那口水缸,觉得它是那般清苦和孤独,又觉得它满腹高贵与清香。趁母亲不在的时候,我有时悄悄溜进厨房,用手摸着水缸光洁温润的赤褐色釉面,手掌上沾满了潮润与冰凉的水珠。再次轻抚,却意外感觉到缸体上传递出一股母性的柔情,那股柔情是那样宽广、熟悉、绵延不绝。

在流火的七月,放牛或放学回家嗓子冒烟的时候,我多想喝一口缸里的清水解渴。我静静地站在缸边,看着母亲郑重其事地揭开水缸上的木盖,舀出半瓢清水倒进瓷碗递给我。  那半瓢水在碗里荡漾着微弱的涟漪,欢快而愉悦,像渴望鱼儿的小海洋。我迫不及待地饮了一口,一股透心的冰凉通过舌苔直达内心,一股从未有过的澄澈迅疾传遍全身。那口水在我看来,是甜过蜜汁的,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那半碗清水更甘醇甜美的了。包括我的父亲和哥哥们,从七、八月的“麦趟子”上下来,也都是大汗淋漓地先钻进厨房,饮半瓢甘洌的清水后,才惬意地坐在杏树下稍作休息,再洗漱吃饭。

岁月荏苒,清水为伴。我有时想,我这身子里面定然已被母亲悄悄注入下了一股小小的清流。它的样子应该酷似那条清澈的小溪,每时每刻都回旋萦绕在我的血液里,支支汊汊遍布我的全身。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句,从而理清这篇散文的思路。

_____________→清水的特质→母亲护水→_____________→家人喝水→_____________

2.题目“清水微香”点出了本文所写的水有哪些特殊性质?

3.这篇散文语言清新、形象,充满灵气。阅读划线句,请自选角度细细品析。

端详着圆月一样充盈的缸口,聚敛的清水沉静地与母亲对望着,清幽深邃,一股新鲜的清香扑向她的脸面。

4.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 1.清水的特质 “我”悟水 清水润“我”心 (每空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有花草的清香、野果的甘甜、晨露的晶莹、雾霭的优雅、启明星的光辉(2分)、滋补人的身体和滋养人的心灵之功效(2分)。 (意思对即可) 3.(1)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缸口”比喻成“圆月”,把清水当作人来写,“沉静地与母亲对望”(2分),这样就写出了清水的温润可亲、清香扑鼻,也写出了母亲的美丽(2分,意思对即可) 4.如:①写出了我对故乡清水的独特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透亮、清冽、芬芳的清水的赞美之情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怀恋④散文写出了故乡的人们的怀念(答出2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情节的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理解标题的所包含的内容,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荷花之谜

①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注】”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②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械”。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

③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正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这段文字介绍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简要回答。

答:

2.第③段中横线的句子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查看答案

赵孟頫过扬州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笔云:“春风阆苑客三千,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尽撤酒器以赠。

【注释】元:元朝。春题:春联。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赞美明月楼。

【文化常识】赵孟頫其人。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体”等并驾齐驱。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赵子昂           纸笔求作           援笔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

A.春冬之时                        B.心之所向

C.而忘操之                        D.至之市

4.本文中提到的“春题”就是现在的春联,春联要求上下对仗。文中引用赵孟頫写的对联时出现了差错,请根据对仗知识加以改正,使之更合对联的要求。

原文:“春风阆苑客三千,明月扬州第一楼。” 改为:

 

查看答案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下列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以清新简约的语言和充满率真童趣的笔调,深刻地揭示出了社会与人、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矛盾。

B、主人公汤姆索亚虽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又心地善良、机智勇敢、乐于助人。

C、汤姆和蓓姬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在他们被困山洞、寻找出路时,遇见了哈克,汤姆索亚表现得非常沉着勇敢。

D、汤姆索亚决定当“海盗”的主要原因是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想出人头地,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查看答案

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某知名作家担任顾问,下面的用语哪一句准确得体(   

A、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

C、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社顾问,敬望如约。

D、聘请您为我社顾问,将是我们一大荣幸,敬望欣然赏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