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出声。如者十年。一日,自觉豁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注】国朝:指清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遂暗记不出声  复:              者十年        是:        

③自觉豁        然:              托词因病废学者  或:        

2.下列句中的“之”与“盖积苦精力之应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虫旧曾有                 B. 是吾剑所从坠

C. 故时有物外趣               D. 学而时习

3.翻译下列语句。

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译文:

②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

译文:

 

1.①再 ②这样 ③……的样子 ④或者 2.C 3. ①(他)幼时读书(或接受教育),书要读上许多遍,才稍微顺口。 ②(他)再看以前所读的书,完全没有疑惑的地方。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而且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情况。如本题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复:再;(2)然:……的样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代词,B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代词,代癞蛤蟆.只有C与例句一样都是助词,的。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百遍”是约数不是确数。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1.下列句中与“其虫旧曾有之”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飞漱其间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 其间千二百里                   D.而置之其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为两段                        ⑵土人之“傍不肯”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                                        

 

查看答案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

①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②明月别枝惊鹊,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⑥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常有高猿长啸,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老舍《济南的冬天》

 

查看答案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目睹坟地惨案后,汤姆和哈克采取了什么做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是英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讽刺和批判了英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

B.在《海盗生活》中,写了三个小海盗汤姆、乔、蓓姬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地表现了三个少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

C.在《洞中历险》这个片段中描写了汤姆和哈克在洞中经历了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威胁的困境。

D.《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了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烂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而做出的冒险经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