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 ,一览众山小。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3)最爱湖东行不足, 。 ...

(1)                ,一览众山小。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最爱湖东行不足,                

(4)凄神寒骨,                  

(5)                       ,决眦入归鸟。

(6)                   ,浅草才能没马蹄。

(7)                   ,自缘身在最高层。

(8)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9)                                    ,似与游者相乐。

 

(每句1分,有错字不得分) (1)会当凌绝顶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绿杨阴里白沙堤 ④悄怆幽邃.(5)荡胸生层云 (6)乱花渐欲迷人眼(7)不畏浮云遮望眼 ⑧水中藻荇交横 (9)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杏荫井台 杨闻宇

(1)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2)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3)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4)“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5)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6)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哪?哪咋办呢?”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7)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8)“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9)“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10)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11)“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1.从第(2)段中的画线句看,导致“我”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每个原因不要超过5个字)?这句话在结构上还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3)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3.文章第(9)、(10)、(11)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

4.“杏荫”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

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呈上升趋势。

②吸烟会诱发多种致命性疾病。科学实验证明:吸烟可以阻止人体对维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可以诱发坏血病。吸烟者有癌细胞基因突变的,约为不吸烟者的3.5倍。吸烟可以导致约85%的肺癌患者死亡,导致约80%的喉、咽、口腔和唇癌患者死亡;导致约75%的食道癌患者死亡。吸烟不仅在直接接触部位引起癌症,还会在远处部位引起癌症。例如,几乎50%的男性膀胱癌和肾癌患者死亡是由于吸烟所致,吸烟者患膀胱癌和肾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2~3倍。而被动吸烟也已经证实是非吸烟者患癌症的原因之一。

③有人说吸烟提神,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那只是短暂性的提神。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长期的神经抑制导致睡眠质量差,不仅看上去疲惫不堪,还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有“烟民”说,吸烟就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我想,在健康与时尚、潮流之间,健康更值得我们珍惜和推崇。

④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禁烟力度。自2011年5月1日起,饭店、餐厅、网吧等将取消吸烟区,一旦出现违规吸烟情况,经营者将受罚。禁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不吸烟当成一种时尚。

1.段中加点词“不下”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①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这首诗作于贬所。

②“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地语言描绘诗歌第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①。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绡縠:xiāo hú泛指轻纱之类的丝织品。

1.解释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1使契丹                        (2)时新雨霁                

(3)相数丈                        (4)立涧之东西                

2.与“逾山去”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望              B、远嫌避怨

C、则事不举水利不兴矣    D、乃记之

3.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了(    )

虹的变化           B、虹的形成       C、虹的变化和形成

4.翻译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查看答案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的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B.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C.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成语。

D.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