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①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

说明文阅读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个网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②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③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两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网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网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乏中。

⑤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1.上文①-④段分别从哪个方面来说明网络低俗语言的?试加以概括。

(1)                            (2)                                

(3)                            (4)                                

2.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定”能否换成“也许”?请说明理由。

 

1.(1)网络语言的排行 (2)网络语言的产生途径 (3)网络语言的传播 (4)网络语言的转移(2分) 2.打比方和列数字。(1分) 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网络低俗语言传播速度之快。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网络低俗语言传播速度具体化。(1分) 3.不能替换,“一定”表示肯定,“也许”表示不确定,文中是一个肯定判断,去掉后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阅读所有文段,抓住段首中心句。如“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结合文段内容要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结合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说明了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如“如野草一般疯长”是打比方,“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个网络,4个网络”是列数字。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运用。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回答时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上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

天平山中

[明]杨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监司大骇,之校书(              使者善遇之            

⑶自负才名不肯                ⑷使者下阶谢,乃        

2.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A.何不试之以足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太祖常劝以读书

3.翻译下列句子。

悦不迎,岂有恙乎?

4.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三军过后尽开颜。

(2)烽火连三月,                     

(3)                   ,零丁洋里叹零丁。

(4)与君离别意,                  

(5)荡胸生曾云,                  

(6)                  ,浅草才能没马蹄。

(7)                        ,阴阳割昏晓。

(8)不畏浮云遮望眼,                     

(9)                                 ,盖竹柏影也。

 

查看答案

对下面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法国工程师林格曼曾经设计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拉绳实验:把被试者分成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度很高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其拉力。结果,二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则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

A.“拉绳实验” 中出现“1十1<2” 的情况,说明有人没有竭尽全力。

B.人有与生俱来的惰性,单枪匹马地独立操作,就能竭尽全力。

C.责任越具体,人的潜力发挥越充分。

D.人的潜力极限需要刺激,最管用的刺激手段,莫过于团队合作激励机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