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

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自拟一个包含“味道”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看到石佛受到人们的膜拜,而自己总是被人踩在脚下,石阶心里不平衡了,于是台阶向石佛抱怨。石佛说:“你可知道石匠在塑造你的时候,只需几次刀劈斧砍就成台阶,但在塑造我时经过千万次的刀劈斧砍,千万次的打磨才能成佛,人们之所以尊敬我,是因为我经过的磨难、痛苦比你多。”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阳光的味道 小时候,阳光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 哪里有妈妈,哪里就有可口的饭菜,哪里就有温馨的叮咛,哪里就有温暖的怀抱。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伏在妈妈的背上,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伴着妈妈上班的情形,那时侯,妈妈的背就是我最温暖的摇篮,再大风雪在温暖的母爱面前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漫天雪花飞舞的一幕也如雕塑一般,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竟然越来越留恋起儿时那甜蜜的点点滴滴,那感觉,真的就是心中那阳光的味道——暖暖的,甜甜的。 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家,阳光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家,虽然简单,可却是我疲惫身心可以停靠的港湾,是我舒适的心灵释放的家园,是我们三口尽情嬉闹的乐园,尤其喜欢在晴朗的日子,用自己的双手清洗完衣服,惬意地看着那些衣物在阳光下慢慢升腾起细微的水雾,在你的眼前静静缭绕,飞旋,渐渐地散发出一种清新的味道,此时,我常常就这样傻傻地沉浸在这平淡而又清净的日子里,深深地呼吸,让这阳光的味道沁入心扉,陶醉着,忘我着,这也是我心中的阳光的味道——淡淡的,香香的。 在经历了许久的阴霾的日子后,阳光的味道就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不再被飘飞的落叶搅乱了心绪,不再被滴答的秋雨淋湿了心情,不再在瑟瑟的秋风中伤感伫立,不再无休止地纠缠在每一个静谧的夜晚,眼前,只是一抹明丽的太阳,那样无私地挥洒着他的热情,好象心也在这秋日骄阳的晾晒下一下子明朗起来,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样明净,丝丝云儿也是惬意地在空中游荡,眯起眼,静静地感受着特殊的阳光的洗礼,阳光透过衣服好象一直射进了身体,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心中冉冉升起,多么明丽美好的阳光,多么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快乐,因为我存在!我幸福,因为我珍惜!这难道不也是阳光独有的味道吗?浓浓的,爽爽的,真好! 忽然想起了林清玄笔下的那个老农,想起了那篇优美的散文,想起了骄阳下谷子的香味和阳光的味道,“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那种美美的、纯纯的感觉,真得让人如沐春风般地心醉。 阳光的味道,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品味,生命的真谛,需要我们用心灵去领悟,让我们敞开心灵的窗户,与轻风交流,与流水应和,与柳树握手,与大地亲吻,让我们每个人也都阳光明媚,做个有阳光味道的人吧。 【解析】 试题分析:此次作文属于半命题作文,首先考虑清楚三个问题: 1.写什么?(立意) 2.为什么写?(思想感情) 3.怎样写?(表达方式的问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对自己和他人影响较大的人和事很多,选取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含有正能量的,对大家来讲有借鉴意义的都可以写。 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 补全的题目一定要醒目。 2. 角度一定要新颖。 3. 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一定要合理运用。 4. 字数符合要求。 题目二 他,牢牢地抓着土地 认识他,是从一句诗来的:“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那时候我想,他一定是一位忧郁的诗人;记住他,是从另一句诗来的:“活在这珍贵的人间。”那时候我又想,他一定是一个乐观的家伙。 可是,我都错了。 可是,我从此开始疯狂迷恋他的诗歌。一家书店接着另一家书店,我满大街地寻找他的诗集――可是,一本也没有找到。 很久之后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最终见到了它。 命运实在是一个高明的玩笑家。当我怀着虔诚的心第一次打开那本诗集时,没读几句我便丢开了。我被震颤了一下。以前看到的那些,不是伤春悲秋,便是感时伤世,甚或忧国忧民,我只须跟着诗人们或“出乎其外”或“入乎其内”地循着景入情,借着物伤怀罢了,怎么我就这样被一首首小诗给“震颤”了呢? 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他的诗。激情,还是狂热?爆发,还是冲撞?疯狂,还是粗野?放荡不羁,还是浴火重生?这是一个颇为难下的定义,思来想去,我想到了一个词:原生态。 他的诗,犹如土著居民跳起的舞蹈,犹如垂死老者最后闭上的双眼。他狂放时如红日喷薄而出,他绝望时如死水寂静无声。 我一直奇怪于这样的力量,疯狂地在他的诗歌中搜索,最后,也不知是谁,告诉了我两个字:“麦子”,没有任何一个词比“麦子”更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诗中。 我刹时间明白了他的力量,他的力量来自土地,来自自然。 最原始、最基本的生命,蕴涵了最强大的力量。他的诗的力量让我一读便战栗,却打死也不松手,紧紧地拉住我的同时,又将我远远地踢开。 这就是土地的力量,没有人能离开土地,也没有人能阅读完土地。 世界上有两个地方是我们所不能触摸到的,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底。 它们神秘,毫无形态,这,正是他的诗。 有时,他的诗语无伦次,毫无逻辑,可是不知为何,你就被它震撼了。因为他是一种最原始的喊叫,发出最高贵的声音。 他打破了语言的装饰性,打破了优雅之美,如同土地赤裸裸地出现在世人面前,用天马行空的思维写诗,用原始语言写诗。 他不是顾城,想到自己的黑眼睛和任性;他不是卞之琳,想到自己窗外的风景;他不是北岛,想到自己高尚与卑鄙的回答。他只说:“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 就这样,他喊出了生命的激情,给了诗歌一个加速度,冲击开所有人的心。 我常常想,他就是土地的儿子,用土地的声音轰击我们。面对土地,我们是站着的,而他,却是躺着的――他爱土地,他就爱麦子,他用爱麦子来爱土地。 是的,他就是海子――被人“踩来踩去”,也被人“顶礼膜拜”。 试题分析:石佛立意:全文分两层含义——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不是志存高远,磨难就是灾难! 写法:一、侧重哪一方面都可以,观点鲜明,论说集中、强烈就好。二、最好运用“递进法”把材料用充分、用完整,这样才能得高分.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歌最后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查看答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①作州之二年,构②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③记之。……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④,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⑤,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遭波及,被贬出京,至滁州当地方官。②构:建筑。③巩:指曾巩,北宋散文家,因有欧阳修的推荐,才使曾巩的才能得到彰显,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④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⑤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2)树林阴   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两个语段中都写到欧阳修的“乐”,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语段(一)中写“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语段(二)中写“公之作乐”,欧阳公真正的乐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4.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游历山水之间,先后建“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正如欧阳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请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概括欧阳修是怎样的一个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你有资格玩吗

刘墉(台湾)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我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粱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转眼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我时常想起梁实秋先生的这段话。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

功课表现好的学生也一样,最近报上刊登大学学测榜首的学生,都说他们常常打电脑,有的天天上网。当记者问他们怎么还能成绩那么好的时候,答案则是专心——玩的时候,尽情放松自己,回到课业则全力以赴。

可不是吗?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智商也不会差到哪儿,那些既能玩,又能读书的人,都有个本事,就是他们在玩耍之前先有个计划,如同梁实秋先生决定到最后要吃八宝饭,于是在前面特别节制。

相反,一玩就忘了时间、忘了考试,以及回到书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学生,则不可能表现得好。

岂止读书如此,工作也一样。有位企业家说得妙一一美国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校,拿到文凭,就要求加薪,不满意则跳槽。表面看,糟透了,但是有人从我这家跳到别家公司,也有别家栽培的跳来我的公司。结果人才交换,大家都能进步。

日本公司则不一样,员工到一定时候,公司会安排进修、安排出国,届时又调回国,按部就班地升迁,一干一辈子,甚至死了之后都葬在公司的墓园。但也正因为他们以公司为家,所以能牺牲奉献、尽忠职守。

可是我们的工人,没学到人家的优点,却学到缺点,他们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顾,却没有日本工人的忠诚;他们要求美国式的自由,却没有美国人的自觉。

如果我们把这位企业家的话,用在华人孩子身上,会不会也很有道理——今天,华人孩子希望有中国式父母的溺爱,却没有传统中国式的孝敬;希望有美国家长的放任,却没有美国孩子的独立。

各位年轻朋友,“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项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

如同梁实秋先生想吃后面的八宝饭,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也像美国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进修的自觉;日本工人要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得有谨守的忠诚。

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念的书读好、该做的功课做完;当你今天晚上坚持要看两小时电视的时候,则应该一放学就专心用功,而且看完电视立刻收心。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钟,又不愿多用功一点;既想成绩好,又不愿牺牲玩耍的时间;或在读书时开着手机,心猿意马;玩的时候又惦着功课,提心吊胆,怎么可能成功?而且到头来既没能玩好,又误了学业。

后面要过瘾,前面就得牺牲。

1.你认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开头引用梁实秋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二段中“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请你为这句话补充一个典型事例。

4.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

王建兰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皮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地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三个人,举着寻物牌,来回走动,写着“一万元悬赏……”的牌子像巨大的聚光镜,把游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她以为重赏之下定会催生奇迹。

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了棕色的提包。

④她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得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被浇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她又急又上火,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⑤捡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而脏乱,神情漠然。

⑥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整天在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皮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皮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有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丢失的钱,甚至动了粗。

⑦民警看了看那男孩又说:“要不,我们仔细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⑧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曲解他的好意。

⑨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客,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辨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⑩她走上前去,缓缓地蹲下身子,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姐也谢谢你。”

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窜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等她从惊惶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竟是那些让她心急如焚,想用一万元悬赏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捡到的包交给失主,却被反咬一口,我真后悔把包给他。所以,当今天我又捡到包时,就先交上空包。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要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泪流满面……

1.通读全文,在横线处将文中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她到派出所报案并写寻物牌悬赏——(     )——她依然感谢了那个男孩——(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⑥段是否可以省略,为什么?

3.第③段和第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4.结尾说“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泪流满面……”。请分析“她”流泪的原因。

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的含义。

 

查看答案

某中学九四班举行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请你帮助完成以下内容。

(1)班长觉得应该在门上贴一副对联,他只想好了上联,请你根据对联的有关知识,帮他写出下联。

上联:努力拼搏,今日汗水洒书本

下联:                     

(2)请你帮主持人撰写班会的结束语。(要求以感谢老师和祝福同学为内容,运用一种修辞,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