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哪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着高尚的志趣,视梅花为修养的典范。

B.文章第③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音和伴侣,它们只能选择手下留情。

C.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情感、表达意趣融为一体。

D.文章第④段通过梅花雨桃花、杏花、梨花、水仙花的对比,突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好,也流露出作者对哪些“俗常”之花的厌恶。

E.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令人回味。

4.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

 

1.①梅花颜色缤纷多彩;②梅花气质超凡脱俗;③梅花香气清逸幽雅、婉约内敛; ④梅花枝干姿态极美。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中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 3.B D 4.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内容上,深化主题,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心魂和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 【解析】 1. 试题分析:第四段中“红”、“白”、“绿”、“黄”可以看出颜色“缤纷多彩”。“不受半点的尘埃的侵染”、“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冰肌玉骨”可以看出“脱俗”。从“清幽的芳馨环绕”、“暗香浮动”、“若有若无”可以看出“清逸优雅”、“婉约”、“内敛”。梅花“枝干姿态极美”。这些词都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文属于句子赏析题。首先分析本句的修辞手法,“嫉妒的流言”、“嗡嗡的追捧”,“不畏严寒”可以看得出梅花的品质和姿态。这句话也然后分析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梅花怎么样的看法。最后结合文章中心写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B.选项中两个“不是不想”的意思是为了强调梅花的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从侧面烘托了梅花的傲雪斗争的品质。D.选项中“流露出作者对俗常之花的厌恶”是错误的。通读本段可以看出作者没有流露出对“俗常”之花的厌恶。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通读第六段,可以从“特立独行”几个字入手,然后再感悟两段之间的照应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的意思相对明显。内容上的作用要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再升华主旨,从“铸成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的品格和精神”这句话可以直接抄录。这道题内容角度的答案相对简单,考生可以直接摘抄,加上“深化主题”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词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从表现手法看,该诗叙事、抒情相结合。

B.该诗处处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可以说“无一字不喜,无一字不跃。”

C.从诗的内容看,该诗同《春望》相同,都表现诗人忧国伤乱的感情。

D.该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段意花是益阳水文局的临时工,丈夫李国庆在益阳水文站工作。他们在一条趸船上住了14年,经常勇赴江流,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溺水的生命。保守估计,他们先后救了50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7岁。和许多普通家庭一样,他们靠着自己微薄的收入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以至于6万多元债务整整还了17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段意花的家庭在这一天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请为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

2.你们班想请段意花来做一次报告,如果你代表班委会去请她,你会怎么说?

3.近年来出现了某些扶人者被敲诈的事件,致使一些人不敢去救人,你对此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段意花的事迹谈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后面各题。

洪教头恼恨林冲来,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把棒从地下一挑,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挑里,林冲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

①、这个文段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②、从两人比武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③、根据选段的人物形象,续写下联。上联:(林教头)内敛果敢获胜

下联:(洪教头)          

 

查看答案

按原文默写

①、河伯欣然自喜,                             ,任重而道远。

③、              中间多少行人泪。④、            浓睡不消残酒。

⑤、春潮带雨晚来急,             

⑥、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十则》中孔子的话:“                           。”

⑦、在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表现作者心情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

⑧、韩愈《马说》用排比句讽刺“食马者”昏庸愚昧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当中,加点的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一部《三国》,让后人望洋兴叹:威震华夏的关云长,终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竞千虑一失,错用马谡,出师中原功败垂成。

B.我们不能强迫所有学者都去枯守书斋而甘之如饴。如果《百家讲坛》这样的平台的确能够普及经典,“学者明星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C.周星驰独立执导电影后,天马行空地开始了自己的独角戏,从《少林足球》到《功夫》再到《长江七号》,一切以自己的意志来摆布电影中所有的元素。

D.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要靠中国政府和人民,而不是靠任何其他国家和机构提供的帮助,世界银行也不能越俎代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