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③,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通“何”,为何,为什么。②迨:贻误,耽误。③蹉跎:虚度光阴。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谓君不善学(                      ②王生惊          

2.选出对文中句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A.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大概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却只有志向但不去思考

B.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王生(虽然)更加恼恨,(但)不应该马上就走啊。

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学习的最大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感到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D. 虽欲改励,恐不及矣:虽然想改过自勉,但恐怕也赶不上了。

3.王生的态度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为何有这样的转变?

 

1.有人 觉醒,醒悟 2.C 3.王生刚开始是发怒不接受别人的劝告,但后来李生诚恳的态度和中肯的劝说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才心悦诚服的接受劝导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或是一词多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B项中“走”应是逃跑的意思。A项应是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D项应是“虽”是即使的意思。故选C。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怎样才是“王生的态度。”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出师表 (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此危急存之秋也(        2其行赏(        3)深入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第⑦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第⑥⑦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C. 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D. 诸葛亮此表①⑤段将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是“寓情于事”,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划线句子,仿写两个句子。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日渐感悟出:

给别人一缕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色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最新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至少差不多二千名以上的平民伤亡。

B.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暖暖的话、喷香的米饭和滚烫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都撵走了。

D.因为天气很冷,可他还是出了一身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醉驾者如果在一起起车祸面前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②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         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③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           ,轻松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④端午节与父母团聚,对于偏远山区的有些留守儿童来说,这只是一种           

A.无动于衷 沉醉 左右逢源 奢望

B.不动声色 沉醉 绝处逢生 愿望

C.不动声色 沉湎 左右逢源 奢望

D.无动于衷 沉湎 绝处逢生 愿望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 nàn      )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2)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的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xī nào      )的可能。

3)多少过分的谀辞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zì zhī zhī mínɡ (         )

4)上帝nù bù kě è (          )。你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你活不了多久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