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方,或柳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方,或柳暗;前方,或花明。前方,是梦想;前方,是挑战;或是……

前方,到底是什么,请以《前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前方 月儿再美,只能折射太阳的光芒,于是不得不顾影在黑夜。当一个人走到了月亮的境地,他的身上是否也隐藏了一出悲剧呢? 姐姐的归来让许多人都红了眼睛,我的心情也由晴转阴。当初的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不知怎的却走到了一拍两散的地步。大人们谈话中的那个姐夫与他的家人用各种刺人的话语重复着姐姐的无能,冷漠得让我不敢相信。钱,这个冷漠的字眼再次被现实的人们摆上了桌面,这次,它又变成了伤人的工具。 望着瘦了一大圈的姐姐,我不禁想起了两年前……那时,由于姐夫家境的宽裕,姐姐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家庭主妇,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每日在家赋闲,看电视、聊QQ、绣十字绣……过着悠哉游哉的小资生活。那是令所有人羡慕的幸福少妇,甚至连家务琐事也有婆婆一手包揽。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她失了斗志,也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工作的机会,就是在安逸之中,悲剧悄悄潜伏下来。 我替姐姐悲哀,她放弃了用自己的奋斗发出光亮的可能,将自己完全依附在了别人身上,当美好的表象破灭,她才发现前方的混沌难分。 我不禁记起了一个小故事:萤火虫背着大背囊在草丛中飞来飞去,“背囊”发出微弱的萤光。月亮姐姐叹息说:“可怜的小妹,你还是把背囊丢掉吧,有我的光就足够了。”萤火虫抬起头对月亮说:“谢谢你的好意,可我不想沾别人的光。” 当初读完这个故事,我便对萤火虫的举动思考了好久。直至此时,姐姐的故事和眼泪才让我得到了更多的启迪。 依靠别人的幸福,总是握在别人的手中;握在自己手中的幸福,虽然得之不易,却是永恒的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也不足以依靠:寄生虫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父母、朋友、他们都能帮我一时,但若真的想坚强而幸福的生活下去,除了自己奋斗,我别无它法。人生的前方,要靠自己来照亮。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提示中写前方,或柳暗;前方,或花明。前方,是梦想;前方,是挑战;或是……你的前方是什么?需要你自己来选择,只要写出心中所想,有真情实感即可。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荔枝    肖复兴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我是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他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着荔枝,像是托着一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位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的那般自然、妥帖。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很远的路,累得张着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相信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⑥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小孙子一部分,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⑦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选自《最阕读》,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③段中加点词“托”的妙处。

2.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母亲”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3.联系全文,体会“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话蕴含的感情,说说这句话的作用和蕴含的意思。

4.第③段中,面对母亲买回来的沙果,作者“连声说真好吃”“不住口说真便宜”。对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③,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通“何”,为何,为什么。②迨:贻误,耽误。③蹉跎:虚度光阴。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谓君不善学(                      ②王生惊          

2.选出对文中句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A.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大概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却只有志向但不去思考

B.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王生(虽然)更加恼恨,(但)不应该马上就走啊。

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学习的最大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感到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D. 虽欲改励,恐不及矣:虽然想改过自勉,但恐怕也赶不上了。

3.王生的态度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为何有这样的转变?

 

查看答案

出师表 (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此危急存之秋也(        2其行赏(        3)深入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第⑦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第⑥⑦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C. 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D. 诸葛亮此表①⑤段将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是“寓情于事”,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划线句子,仿写两个句子。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日渐感悟出:

给别人一缕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色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最新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至少差不多二千名以上的平民伤亡。

B.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暖暖的话、喷香的米饭和滚烫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都撵走了。

D.因为天气很冷,可他还是出了一身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