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阅读”父母的点滴细节,体会劳作...

作文

“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阅读”父母的点滴细节,体会劳作的艰辛;“阅读”自然的呻吟,明白要善待自然;“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请以“阅读,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在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阅读,真好 一直想写点什么,为别人也为自己,但每次拿起笔感觉有千斤重,总是难以触及那雪白的纸笺。烦躁的心于是想寻找一点寄托,自然想到了写作,但文字却好像与我疏远了许多,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我想我应该向书本汲取点什么,为了寻找自己的精神食粮。 这不,书又成了我爱不释手的玩品,然而却遭到妻的怒嗔,而当此时我总是吟哦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每每这时妻只好摇头叹息,喟然道:“书痴!”我顺口接道:“承蒙夸奖!谢了!”妻只好破涕为笑,我甚是高兴,如顽皮的小孩心里美极了。 其实,我很爱文学,特别钟情于诗歌创作,虽然在红袖里,我无法奢望飘红能落在我笨拙的诗句上,但我乐意着,并为此努力着。我觉得这比坐在麻将桌旁不知胜多少倍。有一阵子,我也迷恋麻将,时常输得囊中羞涩,回家还少不了“领导”的批评,所以每次我都下决心:一定戒了它。但总是“本性难改”。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同事们端坐在麻将桌旁,叼着一支支袅袅升腾的烟时,我猛然想:难道这就是以前的我吗?堕落的我吗?我内心震撼了,终于我抵御了种种诱惑,戒了麻将,对读书产生了兴趣。现在,我只要看见别人打麻将,就会产生一些莫名的感慨:生活被糟蹋了,日子被腐蚀了。这时我会更加坚定我的爱好——读书。我想书不仅能砥砺我的志向,更能丰盈我的生活。它让我不再为生活的无奈而伤悲,不再去舔食自己的伤痕,使我变得坚强起来。 读书,不仅让我改掉了赌博的恶习,而且平静了我的心境。 以前我总是失眠,只要一躺在床上,便浮想联翩。自觉或不自觉地想到一些生活中的不如意,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我自知无害人之心,但却时常想着我能被别人轻视,被别人揶揄吗?尽管我不反唇相讥,但内心却表示着无声的抗议。每每想到这些生活的不快,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周而复始,弄得心力憔悴。为了排解我的孤独与忧愁,我试着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终于我找到了心灵栖息的港湾,那就是读书。这要得益于窦老师,是她让我闻到了久违的墨香,是她让我从阅读的快乐中陶冶了情操,也丰盈了自己的教学。所以,我得感谢她,尽管我知道窦老师不会想到,在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正在感怀她给予的人生指引。 至此,我沉思着,留下了一时的感悟:人啊,如果把读书当作追求,把追求当作乐趣,把乐趣当作生活,那生活不也会多姿多彩吗?不也会百乐而无一忧吗?读书真好!!!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阅读”“真好”, 根据提示语“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阅读”父母的点滴细节,体会劳作的艰辛;“阅读”自然的呻吟,明白要善待自然;“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可以任选一个方面展开写作,可以写人,可以叙事,可以议论。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近来,古典诗词和散文传承不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教材里古诗词严重缩水;另一方面,“国学”热度持续上升,众多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各类“国学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教材“减负”该不该拿古诗词开刀?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在100-120之间。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

               ,雪上空留马行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在乎山水之间也。

                ,千树万树梨花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志在千里。

⑨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江水暖鸭先知。

 

查看答案

走进春天的怀里

①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

②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 ③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

④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

⑤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

⑥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

⑦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

1.第②段加点的“我早期的印象”指的是对骆驼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印象?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④段中加点词“咀嚼”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句子品析。

4.文章以“走进春天的怀里”为题,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圣神。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 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说说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 ,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勘称“耐心杀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