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2)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4)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李煜的《相见欢》中一句                ”,道出了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6)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暗寓了人事无常的感慨的句子是“          _。”

 

略。8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海中学拟举行“奋斗的青春”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校学生会决定邀请南通籍奥运冠军陈若琳来校为同学们讲述她的拼搏故事,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你要打电话邀请陈若琳,你怎么说?

(2)校文学社准备组织一次“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的主题演讲活动,九(1)班王明同学想参加,请你替他写一份申请书。

(3)评论者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的青春是奋斗的青春。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为什么?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阅读”父母的点滴细节,体会劳作的艰辛;“阅读”自然的呻吟,明白要善待自然;“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请以“阅读,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在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近来,古典诗词和散文传承不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教材里古诗词严重缩水;另一方面,“国学”热度持续上升,众多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各类“国学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教材“减负”该不该拿古诗词开刀?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在100-120之间。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

               ,雪上空留马行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在乎山水之间也。

                ,千树万树梨花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志在千里。

⑨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江水暖鸭先知。

 

查看答案

走进春天的怀里

①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

②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 ③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

④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

⑤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

⑥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

⑦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

1.第②段加点的“我早期的印象”指的是对骆驼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印象?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④段中加点词“咀嚼”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句子品析。

4.文章以“走进春天的怀里”为题,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