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题。 人体细胞没有“七年之痒” ①现在“七年之痒”已成为感...

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题。

人体细胞没有“七年之痒”

①现在“七年之痒”已成为感情变化的专用描述,也成为许多人失恋疗伤金句。他们这样解释七年之痒的理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随着旧细胞的死去,新细胞则诞生。由于不同细胞代谢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

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

②细胞真的也有“七年之痒”吗?我们的感情变化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关吗?

③人体一共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我们需要通过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细胞衰亡,也不断有新的细胞出现。从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来说,新细胞与衰亡的细胞是一样的,因此并不会对人体有大的影响。因此,细胞的正常代谢,不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④细胞代谢的确有一个周期,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比如,皮肤上皮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8天,味蕾上的味觉细胞10天到2周更新一次,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是6天,肠黏膜细胞更新周期只需3天……还有些更换周期很长的细胞,比如心肌细胞,瑞典科学家2009年证明心肌细胞以每年1%的比率更新,年龄越大更新越少。有的大脑细胞是从不更新的,比如中枢神经细胞,自人出生之日就已设定好,无法增加也无法更新,年纪大后中枢神经细胞还会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不变,也正是我们的记忆能长久不变的原因。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因为人体的细胞种类太多,每种种类的细胞数量也很大,情况复杂,比如,同一器官不同位置的细胞寿命不同,各人健康状况不同,细胞更新速度也会不同。

⑥因此,“细胞每三个月替换一次”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全身细胞七年一换的理论,是没有证据可以支持的。

⑦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感受的,并非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是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突触连接的数目和连接强度决定了我们的感官思维记忆,也决定了我们对新信息的接收、保存能力。大脑里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彼此通讯,形成100万亿个突触。神经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细胞集群,这些集群则构成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的行为。虽然神经细胞无法或很难再生,但突触之间的连接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觉得你比几年前有了思维、记忆方面的变化,那是与你的日常用脑习惯有关。

⑧“七年之痒”,也与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爱情能催生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感到愉悦,并认为是对方带来的幸福感。但它并不能一直维持,当大脑感到疲累时,多巴胺分泌减少或消失,人们就会从爱情的美梦中醒过来,进而否定感情,寻找新的“刺激”。

⑨“七年之痒”,与基因还有关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合作研究显示,基因通过影响个人对情感氛围的敏感度,影响个人的婚姻满意。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

内容概括

说明顺序

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5)           

(1分)

②-⑥

(1)                                          

(1分)

⑦-⑨

“七年之痒”相关原因

(2)                            (1分)

(3)                          (1分)

(4)                             (1分)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3.品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加点的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

 

1.(1) 说明细胞有“七年之痒”是不正确的,我们的感情变化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无关。(1分)(2) 大脑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1分)(3)多巴胺的分泌 (1分)(4) 基因 (1分)(5) 逻辑顺序 (1分) 2.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 3. 不能。“多为”一词说明大多数更新周期不是精确的,不排除有的更新周期是精确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有“都”一词则表明细胞新陈代谢的周期全不是精确值,与客观事实不符。所以不能替换。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可以按以下的方法:答题方法:1、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或:者可以,……。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阅读《那树》节选,回答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 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从选文①-④段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

2.选文第⑤段中“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一句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质?

3.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句。

4.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一语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庄严、悲壮的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  何加:

(2)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春光好

(宋)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 ①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①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材料探究

最近全国多地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PM2.5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叫可入肺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有毒的残留物。PM2.5因为颗粒细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材料二】2013年1 0月、12月份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情况分布表。

空气质

量级别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10月

7.2%

24.4%

24.7%

13.5%

20.2%

10%

12月

4.5%

59.0%

29.0%

5.5%

1.7%

0.30%

(1)阅读材料二,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探究,写出探究结果。

答: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请写出一条治理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的建议。

答: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简·爱》是由英国______         ________(作者)所写的一部世界名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