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下题。 1.阅读连环画,选出加线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1.阅读连环画,选出加线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①得心手(yìnɡ)②全神    然大悟     流不息(bēn)

B.①得心手(yīnɡ)       ②全神    然大悟     流不息(bèn)

C.①得心手(yìnɡ)       ②全神     然大悟     流不息(bēn)

D.①得心手(yīnɡ)②全神    然大悟     流不息(bèn)

2.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一直传扬着许多动人的友谊故事。请选出上面连环画6—9幅讲述的故事(  

A.管鲍之交

B.知音之交

C.忘年之交

D.刎颈之交

3.结合连环画的前后语境,补充第3幅画面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B 3.伯牙静等先生归来。听着渤海上波涛澎湃之声,山林中群鸟悲鸣之音,(1分)这些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解析】 1.①得心应手(yìnɡ)②全神贯注③恍然大悟④奔流不息(bēn) 所以选C。 2.连环画6-9主要讲述的是伯牙钟中子期的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所以选B。 3.能基本描述画面内容,所写情节能与前后情节连贯一致。联系第2幅图,成连去找老师,伯牙应该是等老师来,再联系第4幅图“那大海蓝天、高山层林,那浪涛声、鸟鸣声交织着他内心的感受”,写出第3幅图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语文学习活动,如参观文字博物馆或走进大学校园。请欣赏某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拍下的北京四所大学的校徽,完成题。

1.指出运用“人”字的象形字体巧妙构图的选项。(多选项)(  

 

A.满分5 manfen5.comB.满分5 manfen5.comC.满分5 manfen5.comD.满分5 manfen5.com

2.请将你选出的某一所大学校徽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校举办校庆的前夕,有四位校友给联络处的老师发来了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是(  

A.校友甲:获悉贵校举办校庆,甚喜,届时定莅临出席。

B.校友乙:因公务繁忙,参加校庆恐耽搁大事,特此通知。

C.校友丙:虽身体欠安,但也要不得不前往母校列席,特此告知。

D.校友丁:因家父病危,故不能赶到母校参加校庆,敬请谅解。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生活中,“小”常常被我们忽视,其实“小”亦有价值。一个善意的举动虽小,却能给人带来温暖;一次创新的尝试虽小,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前行的脚步虽小,日积月累,却能带我们走向成功……不要轻视小,小中有真情;不要忽略小,小中见大义。请以“小亦可为”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百年前,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变革的时代:1915年全球第一条电话线的诞生搭建了沟通世界的桥梁,1919年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百年后,将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智能化的时代:高新科技无奇不有,创新思想层见叠出,多元文化异彩纷呈。如果有一天你穿越了百年的时光,又将会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请你发挥想象,以“穿越百年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书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用寥寥28个字,将“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等若干景物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请你学习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以冬天为描写对象,选取几个景物构成一幅画面,写一段表达自己某种情感的文字。

   题目二:周日,小林到颐和园游玩儿,在南如意门遇到一位外地老爷爷问路。老人想走一条景点最集中的路线去北宫门,沿途能观赏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小林带着老人走到“颐和园景区示意图”(见下图)前,为老人进行解说。请你为小林设计一段话,满足老爷爷的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

(2)语言得体。

(3)字数在150 - 2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完成题。

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

①“琅琊山顶有一个琅琊阁,琅琊阁每年发布琅琊榜”,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让“琅琊山”“琅琊阁”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近日,安徽滁州为借《琅琊榜》带动地方旅游发展,把本地琅琊山景区内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与此同时,秦朝时设立琅琊郡的山东临沂、拥有古“琅邪县”的江苏南京也加入了争抢队伍。一时间多地争当“琅琊”,引来各方热议。

   ②这种借热播剧展开城市宣传的方式在营销学中属于“借势营销”。然而不是所有的借势都能成功,借势营销的出发点必须是正视客观事实,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事实上,滁州琅琊山本身的历史文化意蕴足够丰富。打开滁州的文化“琅琊榜”,这里既有欧阳修留下   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千古名篇,又有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皖东文化。反观《琅琊榜》,则是以南北朝时期为背景虚构的一部电视剧。对于滁州来说,守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挖掘和弘扬,却要到虚构的电视剧里“拉郎配”,把始建于明朝的琅琊山“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这种借势推广旅游资源的结果,很可能拥抱的是虚无,失去的是文化。

   ③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提升城市形象同样需要大力宣传。借势营销是营造声势的重要手段,但只有依托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这种借势才会成为制胜之道。比如云南的中甸县,既拥有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又集藏、汉、纳西、彝、白等十几个民族五彩斑斓的传统文化于一身,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长久以来,这里却因地处偏僻而闻者寥寥。2001年当地政府巧借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东方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明月”),给中甸县更名,大力宣传自身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使香格里拉市声名鹊起,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

   ④其实,盲目傍剧扬名还只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文化政绩冲动的一个小缩影。从像孙悟空、西门庆这样虚构的小说人物被过度利用,到以“最大炒饭”“最大月饼”等世界吉尼斯纪录为噱头拉升城市关注度,浮躁、庸俗、功利、短视等问题正在侵染着本该被珍惜和保护的城市文化。而许多真正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历史的古建筑,却被摧毁在无情的推土机下。这些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文化建设需冷静审慎、长远考虑,切忌好大喜功、盲目决策。

    ⑤今天,我们无比渴求得到更多历史文化的滋润。越是这样,我们越要珍惜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懂得并尊重文化规律,戒骄戒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高地上。

    (作者李斌,有删改)

1.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说说怎样才能不让浮躁侵染文化“琅琊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选择恰当的一个作为第③段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南大庸县,拥有天门山、索溪峪、天子山等众多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但长期以来鲜为人知。1994年4月大庸县依托辖区内著名景区张家界,更名为张家界市。此后知名度飙升,全市旅游业蓬勃发展,跃入全国一线旅游城市的行列。

【材料二】

    四川灌县的都江堰由泰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著名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1988年,为扩大影响,开拓旅游市场,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此后这里名声更盛,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