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紫禁城的“海底总动员”》,完成下面的小题。 紫禁城的“海底总动员” 李子裔...

阅读《紫禁城的“海底总动员”》,完成下面的题。

紫禁城的“海底总动员”

李子裔

  ①“海错”一词,是我国古代对于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出典于《尚书·禹贡》“厥贡盐公式,海物惟错”。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海错图》就是一部记录了海洋生物、海产品的绘卷。

  ②在我国古代,有一类画家以“务专”而闻名于世,但多涉兰梅竹菊、人物花鸟,能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海错画的创作中并有所成的画家甚少,而这套《海错图》的作者聂璜,就是这样一位画师。对于聂璜的历史记载寥寥,只知其字存庵,钱塘人,生卒不详,曾云游各地,考察不同生态环境中水生物的种类和习性。康熙三十七年,聂璜将其游历东南海滨所见鱼、虾、贝、蟹等现实和传说中的水族绘图成册,即《海错图》。

  ③遍览《海错图》,上面并未有任何的进献词句,可知在作者创作时并没有进呈之意。而这样一位非著名画师创作的非进呈作品,缘何可以纳入清宫收藏?故宫专家查阅雍正朝《流水档》,逐渐摸清了事情全貌:此图是雍正四年由副总管太监苏培盛交入清宫造办处,经过皇家重新装裱。以当时的官方主流画风为标准来看,这部图集远不如蒋廷锡《鸟谱》等宫廷之作精美工细,但其对光怪陆离的水族世界全面细致的表现,在中国画坛并不多见。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该册颇得乾隆帝的称赏。

 

  ④《海错图》笔触细腻艳丽,收录的海洋生物中,除了真实存在的海洋生物外,更有各类口耳相传的神秘生物,如凶猛食人的海蜘蛛、头生双角的潜牛、鳖身人首的海和尚……这些或存在于海中或存在于想象中的生物,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神采奕奕,跃然纸上。《海错图》的另一特点是图文并茂,绘画只占篇幅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聂璜对每一种生物所作的考证与描述,有对其产地、习性、外貌特征、烹饪方式的记述,还有很多沿海一带的坊间传说以及作者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感怀。每篇文字长短不一,但都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赞作为总结,通读之后,让人有种置身神妙深海世界的感动,重新迸发出对不可知的事物的探求心与想象灵光,在感叹造物神奇之后,多了一分对海洋、对世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⑤《清宫海错图》是“故宫经典”系列丛书的最新一部作品。编辑在展现原作艺术风貌的同时,还对原图中的大量文字进行了点校,以便今人更好地阅读;此外,还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对图中所绘生物进行了科学的物种鉴定,附于书后,使本书      

1.好的标题常常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你看到本文标题之后,对文章内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或疑问?

2.文章第②—④段,依次介绍了《海错图》的作者、    

3.根据第⑤段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只填序号)

  【甲】在作为一本科学类图谱的同时,更成为一本具有艺术价值的动物画册

  【乙】在作为一本艺术类画册的同时,更成为一本具有科学价值的动物图谱

4.配合《清宫海错图》的出版发行,故宫博物院在其官方微博上举办了一次投票活动。阅读活动的帖子,回答问题。

  注意!萌萌哒《清宫海错图》现已上市。自古以来人们对海洋世界充满了好奇,作者云游各地,绘制了这套光怪陆离的海洋生物大合集。现在参加#海底总动员,萌货大比拼#投票活动,选出你心中的萌神(端着芥末酱油碟儿的请自觉去面壁……),就有机会获得《清宫海错图》一书和明信片哦!满分5 manfen5.com

 

  A.用幽默的语言警示人们要注意保护海洋生物。

  B.用风趣的语言表明候选的“萌货”都很可爱。

  C.用形象的语言暗示候选的海洋生物美味可口。

请从四幅图片中选出你的“萌神”,并用一句话写出选择的理由。

 

1.示例:是不是北京城要举办海底生物展示活动呢? 2.示例:①藏于故宫的缘由 ②特点 3.乙 4. ⑴B ⑵示例:我喜欢图3潜牛,因为它有一对像鱼鳃的东西,在水里可以游泳,还可以在陆地生存,可爱极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标题,这个标题具有吸引力,第一时间写出自己联想到的内容就可以。 2. 试题分析:说明层次的考查,每段是一层,所以二、三层的层意为《清宫海错图》藏于故宫的缘由;《清宫海错图》特点。 3. 试题分析:根据照应关系,先说的是《清宫海错图》作为一种艺术的画册,然后再说的是可以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动物图谱。 4. 试题分析: ⑴用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流行语,表明这些萌物的可爱。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针对图片来描述喜欢的原因即可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赝品》,完成下面的题。

赝品

周元卫

  在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万能博士想为妻子买一件货真价实的貂皮大衣。然而在对各种貂皮大衣的价格进行了仔细研究之后,他无奈地打消了这个鲁莽的念头。“貂皮大衣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可以拥有的。”他抱歉地对妻子说。

  他用两个月的时间,攻克了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数道悬而未决的难题,最后制作出了一件貂皮大衣。“我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貂皮大衣。”妻子用充满赞赏的眼神看着自己的丈夫。

  这件大衣很快成为附近居民聊天的热门话题。住在隔壁的林先生为此还特意拜访了万能博士。“瞧这毛皮,瞧这料子……”林先生对貂皮大衣大加赞赏,“真是仿制品吗?”

  “这要由您看问题的角度来决定。”万能博士严谨地回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仿制品,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它和真品没有任何区别。”

  “这简直难以置信!您是怎么办到的?”

  在随后的四个小时里,万能博士兴致勃勃地向他讲述了具体的操作过程,包括貂的活细胞培育、信息激素的配制之类高深晦涩的满分5 manfen5.com学问。“控制活细胞分裂成完美的貂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一根毫毛的长势都要做到精确控制……”万能博士这么说的时候,林先生忍不住开始打哈欠,但是博士的兴致依然高涨,“相比较而言,象牙的制作倒是容易得多……”

  林先生把没有打完的半个哈欠咽进肚子,“您是说象牙也能仿制?”“当然可以,如果您需要的话,我很快就能为您制作一个,只需要一些活的大象细胞……”

  一周后,象牙仿制品完成了。看着晶莹剔透的象牙雕刻品,林先生的嘴半天没有合拢。“加工还不够细致,”万能博士遗憾地看着象牙上的一处小小瑕疵,“不过我可以保证,它和真正的象牙没有任何区别。”

  博士的象牙轰动了整个小区,络绎不绝的拜访者让博士应接不暇。听着客人们由衷的赞美,博士的干劲也越来越大,他孜孜不倦地向到访者讲解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同时用各种动物细胞进行演示,实验室里很快就堆满了越来越多的仿制品。

  然而麻烦也接踵而至。就在林先生再次拜访博士的时候,邮差送来了法院的传票:

  案由:商品造假。被传唤人:万能

  “这……这是怎么回事?”

  林先生诧异地看着博士:“您最近没看报吗?您的名字一直在头版头条啊。”他从家里取来一份报纸,向博士展示了印在头版上的那一条条令人触目惊心的标题:

  《大学教授涉嫌造假》

  《动物制品收藏家怒斥教授造假》

  “造假?”

  “哦,就是您的那些虎骨犀角……”林先生一边说着,一边读出文章的内容,“众所周知,只有从动物身上取下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动物制品。如此数量众多的赝品满分5 manfen5.com严重扰乱了收藏界的秩序,这是不折不扣的造假行为!”读到这里,林先生向万能博士解释道,“文章的作者李先生是有名的动物满分5 manfen5.com制品收藏家,听说他的收藏品数量超过了动物园的动物。”

  “那他就应该知道,我的仿制品和真品没什么区别啊?”万能博士疑惑地说。

  “您不明白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什么区别’。收藏家们可以允许能够分辨真伪的仿制品充斥市场,却绝不能容忍和真品完全一样的仿制品出现。您的那些和真品完全一样的仿制品,让他们的收藏品失去了价值。”

  审判在法院如期举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辩论,审判长大声宣读了审判书:“本法庭经过细致的调查证实,被告从未说过自己制造的是真品,相反,他一再声明那些制品是仿制品。同时,被告的仿制品除了赠送,并未进入市场流通。因此本法庭认为,被告的商品造假罪名不成立。但是鉴于被告的仿制品和真品没有任何区别,为不扰乱收藏秩序,本法庭建议被告在仿制品上印制标签,以示和真品的区别。”

  审判结束后,拜访万能博士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博士的仿制品也越来越多,同时他没有忘记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印上仿制的标签。

  终于有一天,林先生对万能博士说:“您不知道吗?您的拜访者已经把您的仿制技术在全世界推广,现在到处都是仿制工厂,市面上的动物制品都是他们生产的。”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他们不需要印标签吗?”

  “地下工厂谁管得着呢?您知道吗?那个李先生已经破产了,他的收藏品如今一文不值。”

  “这又是为什么呢?”

  “仿制品和真品完全一样,如果您买了这样一件仿制品,别人怎么知道它是从哪儿来的呢?而且仿制品的成本又这么低,谁还会浪费钱去买那些昂贵的真品呢?”

  听了林先生的解释,万能博士沉默了。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紧接着响起了门铃声……

 

     (有删改)

1.“赝品”在文中指的是     

2.阅读本文,根据事件的发展,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满分5 manfen5.com

 

3.文中提到万能博士制作的仿制品“越来越多”,他为什么要这样呢?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相关语句,并据此推测万能博士这样做的原因。

文中语句:  ①     你的推测:  ② ____

4.万能博士的发明给他带来了赞美,也带来了麻烦。故事在门铃声中戛然而止,下面会发生什么事?请发挥你的想象,进行续写。(不超过14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阳嘉元年,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有改动)

①﹝机巧﹞灵巧的装置。②﹝隆﹞高。③﹝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④﹝牙机巧制﹞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⑤﹝验之以事﹞用事满分5 manfen5.com实来检验。⑥﹝合契﹞符合、相合。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机巧                  善:      

下有蟾蜍,张口之        承:      

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尝:      

2.下列语句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尤思于天文               无从书以观

B.覆盖周密无               受任于败军之

C.京师学者怪其无征         来问讯

D.于是皆其妙               朝衣冠

3.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籍中,从未看到有这样的事。

B.从古籍看,这样的记载再也没有了。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段关于地动仪的文字,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地动仪是汉代张衡发明的。它的外形像  ,外面用篆文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还有八条口衔铜丸的龙。地动仪内部结构精巧,当地震发生时,便会有一条龙吐出铜丸,发出声响,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阳嘉元年,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有改动)

①﹝机巧﹞灵巧的装置。②﹝隆﹞高。③﹝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④﹝牙机巧制﹞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⑤﹝验之以事﹞用事满分5 manfen5.com实来检验。⑥﹝合契﹞符合、相合。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机巧                  善:      

下有蟾蜍,张口之        承:      

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尝:      

2.下列语句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尤思于天文               无从书以观

B.覆盖周密无               受任于败军之

C.京师学者怪其无征         来问讯

D.于是皆其妙               朝衣冠

3.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籍中,从未看到有这样的事。

B.从古籍看,这样的记载再也没有了。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段关于地动仪的文字,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地动仪是汉代张衡发明的。它的外形像  ,外面用篆文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还有八条口衔铜丸的龙。地动仪内部结构精巧,当地震发生时,便会有一条龙吐出铜丸,发出声响,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和《骆驼祥子》中任选一人,简述他的故事或某一细节,写出你阅读后的感受或看法。

  人物:     故事或细节:     感受或看法:  

 

查看答案

默写

  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在古代,“江”“河”专指长江、黄河。王维用“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写出了黄河横贯于无边大漠之中、杳无尽头的样子,王湾用“      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描绘了长江春潮涌涨、江水平静浩渺的景象。

古人的一些诗句,在写景状物中隐含了生活的哲理,因而受到后人的推崇。如“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现在就常常用来说明新旧事物的发展规律,表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