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20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咐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送车一事,父亲本已“说定不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但终于决定还送,原因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两次使用“踌躇”“终于”,有什么作用?
3.“他再三嘱咐茶房”中的“再三”与“我再三劝他”中的“再三”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4.请体会画线句父亲的语言描写蕴涵的情味?
八年级准备开展一次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
2.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活动设计两个切实可行的板块。
示例:讲述爱心故事。
板块一: 板块二:
3.在有关“爱己与爱人”的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中学生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应以学业为重,献爱心的事情等长大了再去做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名著考查。
《骆驼祥子》中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两名女性是:霸道泼辣、心理变态、敢作敢为的________ 和善良正直、命运凄惨、令人同情的___________ _。
经典诗文默写。
⑴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⑵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⑶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⑷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⑸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 。
⑹从《望岳》中“ ,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②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通过开展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④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
⑴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
⑵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⑶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
⑷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是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B.《蜡烛》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C.余秋雨写的《信客》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忠厚老实、善良诚信、任劳任怨的信客形象,表达了对诚信的赞美。
D.杨绛在《老王》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