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①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论坛。...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①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论坛。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介绍自己的新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替人读书”。许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非常忙碌,却又很想读书。这家公司就为这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把三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十页的“精华”。负责摘选和撰写“精华”的人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以保证浓缩的一定是精华。一时间这家公司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读书界的营养胶囊,小小一粒,让人们觉得获得了所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②当时我就想,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曾有人将《安娜·卡列尼娜》的摘编成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将《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不伦不类,引人发笑。事实是,如果抽去了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尽管读好作品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但这才是真正能够回馈到生命本身的阅读。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而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它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生命的联系。读者找到了阅读的意义,增强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生命也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为了正确度过生命时光,使生命更加充实。获得信息和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选自《读者》2015年第2期,有改动)

1.文章以“玫瑰和胶囊”为题,有什么妙处?

2.第2段划线内容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4段划线句有什么含义?

4.作者提倡怎样的读书方式?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1. 运用比喻论证,将经典书籍比喻成玫瑰,将精华摘要比喻为胶囊,用语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本文论述的中心。(共4分) 2.举例论证或反面论证,用事实从反面有力证明“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3.阅读压缩的精品书籍能获得知识;付出时间和精力仔细阅读经典原著,还可以滋养心灵,丰富生命的内涵(或充实生命)。 4.读经典原著。示例:从容的阅读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要了解故事大意,更要领会保尔的精神,遇到艰难困苦,就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第一段中“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读书界的营养胶囊,小小一粒,让人们觉得获得了所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即可知作者是运用比喻手法来形容经典书籍和被压缩的所谓“精华”书摘。点明修辞手法,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常用的说证方法有摆事实(例证)、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根据所示文段中划线内容“曾有人将《安娜·卡列尼娜》的摘编……”即可知是摆事实,其论说的问题即其后作者发现评论的句子“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 3.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首先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即“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然后抓住划线句中的喻体“玫瑰胶囊”和“盛开的玫瑰”,理解其比喻义即“压缩的经典”和“经典原作”,再理解“皮肤保养”“召唤春天”两词所表达的意义,即“很简单的收获”“很丰富的享受”。 4. 试题分析:阅读第三段中文章,抓住“而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强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生命也因此而丰富起来。”这段文字,即可了解作者提倡研读经典原作,仔细品味。可结合自己阅读的经历来谈阅读原作的收获和体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注释:①糟:酒渣。醨(lí):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 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发行吟泽畔(          (2)浊而我独清(   

(3)屈原死之后(          (4)其后楚以削(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渔父见而问          辍耕垄上                         (《陈涉世家》)

B.众人皆醉我独醒      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

C.皆好辞而赋见称       物喜                           (《岳阳楼记》)

D.数十年竟秦所灭        不足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3.翻译下列句子。

(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4.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                                  (用原句回答)。屈原投江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⑵,相思迢递隔重城⑶。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⑴崔雍、崔衮:李商隐的从表兄弟。⑵竹坞: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此指骆氏亭。⑶重城:一道道城关。

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本诗是怀友诗,为什么结尾要写“枯荷听雨声”?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开启。

⑴1.【诗歌里的“智慧”】 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请简要描述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⑵2.【经典里的“智慧”】《格列佛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但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这里的“这种改革”指什么?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

⑶3.【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一则好的广告语会让人过目不忘,比如右边的这幅公益广告,“雾霾,让你前途无‘亮’”的广告语非常巧妙,请你简要赏析。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默写。

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⑶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君子好逑。                                (《 诗经·关雎》)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岳阳楼记》中描写鸟飞鱼跃画面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故乡的山水如诗如画,让我目不xiá     接:她山碧绿、水轻yíng      、树成阴、花烂漫。漫步其间:抬头是湛蓝的天空,俯首是如yīn     的绿草;耳畔小莺婉转啼唱,脚边湖水泛起涟yī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