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A】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

 

①【A】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 ),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⑥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⑦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B】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⑧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2.第(4)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3.【A】句和【B】句都是景物描写,请任选一句分析其作用。

 

 

4.第④段加点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5.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1.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4分 2.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4分 3.【A】句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还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为下文老头子的复仇作铺垫。【B】句衬托出老头子把敌人置于死地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报仇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4分 4.不是,这些描写写出老头子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旨在表现老头子的机智。4分 5.大菱挂了花,老头子很内疚,让二菱看自己打鬼子解恨,同时也向她们证明自己不是吹牛。表现了老头子过分自尊的性格。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所以围绕“老头为女孩子报仇以及敌人的悲惨下场”来概括本文的情节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作用有铺垫情节、衬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形象、表达主题,要具体根据文章来分析,比如本文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2)推动情节的发展,(3)暗示故事的主题。所以根据此时“老头的轻松、愉悦心情以及敌人的下场“等方面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联系文章的内容,如本文要想揣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必须根据“老头的行为以及敌人的悲惨下场”来揣摩。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分析。如神情、动作、语言等直接手法,也可以从侧面表现来表现人物形象。大菱挂了花,老头子很内疚,让二菱看自己打鬼子解恨,同时也向她们证明自己不是吹牛。表现了老头子过分自尊的性格。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爱莲说》,完成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爱莲说》这篇文章在做人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

(1便还家(                 (2)便向路       

(3)男有,女有归           (4)其两膝相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 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树树皆秋色,           。(《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春望》一诗中将花鸟人性化,衬托诗人感时恨别之情的诗句                    

(7)《望岳》中表达诗人敢于攀登绝顶,满怀雄心壮志的两句诗是                 

 

查看答案

学习了第二单元后,各班开展了“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此次活动写一个主题标语语。

(2)“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有多种作为班级活动的一名策划者,打算采用了哪些形式?请举出两种与同学交流。

(3)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查看答案

新闻概括(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光明网重庆6月16日电)6月16日下午,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逐梦他乡重庆人”刊播启动仪式在融创国博城举办,6月18日、直辖十八年之际将正式刊播。“逐梦他乡重庆人”是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市经贸委、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共同主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担纲开展的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是重庆人在异地他乡追梦、筑梦、圆梦的生动实践,展示了重庆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性格特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