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江曾培《论只“看”不“读”》一文,回答小题。 ①一位学者问他的研究生读过《三...

阅读江曾培《论只“看”不“读”》一文,回答题。                               

①一位学者问他的研究生读过《三国演义》没有,回答说,没读过,但看过。就是说,只看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没去读小说原著。

②这种对中外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时下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③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传媒,吸引了很多人去“看”它,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看电视不能代替人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其他形式;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尤其不能代替阅读文学名著。把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自然有它的长处,它强化了通俗性、直观性,从娱乐和消遣这个角度来说,它比原著裹挟了更多的人。但是荧屏上的“名著”,绝非名著本身。名著的一些精髓是电视剧无法再现的。文学名著的内蕴,只有经过认真阅读、反复咀嚼,才能够领略到。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只是“二手货”,只看电视剧,凭借从中获得的直观感受,那是很难真正亲近文学名著的。

④由此我想到正在兴起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电子化,可说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重要的出版技术革命。它将在许多方面影响与改变传统的出版观念。vcd光盘等多媒体读物,图文并茂,加强了读物的形象性、直观性,它必将激发读者更大的兴趣。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发展它。但我不相信电脑屏幕作为媒体的“看”名著,能完全代替“读”名著原作。所谓“读与写将成为过时的技能”、“书籍将走向灭亡”的论点,恐怕是不可靠的。为什么呢?重要的一点,就因为人在接受文化的浸润上,“读”不同于“看”,它较之于直观性的“看”,具有更多的思辩性。古人说:“俯而读,仰而思。”读总是和思联在一起的。孔子进一步指出两者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表示在“读”的过程中,对书的内容要反复思索,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出版走向高科技,好多事情使人一“看”就明了,有助于人们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与教育。但是“看”不能完全代替人们在深入接受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与思索。“看”包办代替不了“读”。

⑤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基于此,我想,一些古典名著的传播,不仅不能以被改编成电视剧为满足,即使在出版上,也不宜过多地在通俗化上下功夫。当前,有些文言经典作品先被白话翻译;翻译不足,则进行改写;改写不足,则进行图解,由“读”改成“看”。应该说,用心是好的,是为了使古典名著更多地流行;但在这方面过量倾注热情的结果,使经典名著变成了失去了原味的通俗读本。读者虽然可以快速直接地进入某些故事,但是却领略不到原书的一些深邃内蕴与语言魅力。那些弱化了读者咀嚼能力的通俗化、图解化的工作,可能最终堵塞了读者通向经典文化的道路,这个问题不能不重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大声疾呼要“咀嚼文义,”为学者不可只看“不”“读”。

1.纵观全文,本文是按                                     的思路来写的。

2.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在文中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4.为什么不能只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而不看文学原著?请说出至少三点理由。

 

5.请说说第4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作用。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议论的缘由(交代了写作本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问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3.为学者对文学名著不可只看“不”“读”。(“对文学名著”占1分) 4.⑴、荧屏上的“名著”,绝非名著本身。⑵、名著的一些精髓是电视剧无法再现的。⑶文学名著的内蕴,只有经过认真阅读、反复咀嚼,才能够领略到。⑷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只是“二手货”,只看电视剧,凭借从中获得的直观感受,那是很难真正亲近文学名著的。 5.分别引用古人及孔子的话(1分),有力地证明“读总是和思联在一起的”,“看”不能代替“读”这一观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此考查议论文的结构。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摆出问题的严重性,说明论述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论点。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2、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篇 ③ 中间 ④结尾 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三条理由即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划线句子分别引用的是古人和孔子的话,因此是引用论证,为的是证明论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与《诫子书》一文,回答题。                                                           

甲.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淫慢:沉迷、滞迟。(2)险躁:草率、急燥。(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4)意:意志。(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1.解释下列词或短语:

兴:                   咎:                    

善道:                 穷庐:                  

2.下列句中“以”的解释与“以告先帝之灵”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静以修身

3.翻译选段中的两个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甲段中“讨贼兴复之效”具体指什么?作者劝诫后主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这与他前面所提的哪一条建议相照应

 

5.乙段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文中告诫儿子什么(引用原文)?甲段中的先帝也曾在他的遗诏中给儿子怎样的告诫?(请默写出来)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某班举行了“走近诸子百家”的主题文化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子等。

【材料二】 “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选自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

【材料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子》)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诸子百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意蕴丰富的典故和成语,根据你课内外掌握的知识,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在答题卡上填写字母)

a梦中化蝶      d孔子      g望洋兴叹

b后生可畏      e孟子      h见贤思齐

c择邻教子      f庄子      i舍生取义

、①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下列文章中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是(   

A. 《岳阳楼记》  B.《满井游记》  C.《桃花源记》   D. 《小石潭记》

、近年来,习主席在许多重要场合发表讲话时,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请你引用【材料三】里提供的一句名言也写一段话,不少于60个字。(注:不是对【材料二】的仿写)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一年四季都有让人心动的风景。我喜爱春天里那暖暖的轻风,“               ”,它不仅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而且送来了大自然的各种芬芳(朱自清《春》);我喜爱夏天里那热情奔放的石榴花,因为它好比是“              ”,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郭沫若《石榴》);我喜爱秋风吹拂下的大海,你看,“                  。多么壮观,令人心潮澎湃(曹操《观沧海》)!我喜爱冬日里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瞧,“                         。”又是多么清丽曼妙的世界啊(岑参《白雪歌送武官归京》)!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                。②、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③、              ,不辞辛苦出山林。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⑦、                                。可怜白发生。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作答:

在熟悉的路上,往往会忽略了细微之处不可多得的美丽;而走在陌生的路上,却又会因为迷恋途中的景致而耽误了行程。身边的人每天都在为自己默默付出,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刚认识的人只要对自己好那么一点点,我们就会        (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高兴、不安)。!糖放得太多了就会感觉到苦,爱得太深了就会感觉到平淡。

、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为加横线字注音:迷                                            

、给画波浪线的词语“视而不见”写一个同义词:             

有人用“视而不见”出了一个字谜,谜底应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