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2.小说以“翻浆”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2) 文中三次写到“鬃绳”,这样写分别有何作用?
4.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5.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西 风 胡 杨
潘 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
②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形成一幅摄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不死的树,是生命的树,是神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然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青山,是绿水,是城市,是村庄,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鲜花,让给了芳草,让给了名山,让给了大川,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移动的流沙,竞能深入到二十多米的沙下去寻找泥土,并深深扎根于其中。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⑦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的红柳。为了胡杨,为了胡杨的精神。她们自愿守在最前方。远在天涯海角的红树林,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身后的人们用泥土塑成一个个偶像放在庙堂里焚香膜拜,而将他们这些真正神圣的勇士砍下来烧柴。
⑧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让胡杨不倒,其实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就比人类早很多年。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成成的泪。这凄然无语的树,只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他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给他们。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仆后继地奔向前方,就能让他们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⑨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⑩站在这凄然高耸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红柳与红树,请他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我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我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我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鼓励。
⑾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含义。
2.作者笔下的胡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4.品味文中第⑥段划线的句子蕴含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
古诗词背诵填空。
① ,胜作一书生。
②可怜后主还祠庙, 。
③ ,辞根散作九秋蓬。
④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⑤共看明月应垂泪,
⑥五花连钱旋作冰, 。
⑦蒹葭萋萋, 。
⑧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⑨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⑩无限山河泪, 。
综合性学习
学校联手社区(村)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在学校与社区(村)联办的“传统文化知多少”活动中,一副对联难住了大家,请你帮忙填完整。
上联:端午 祭屈原 下联:中秋赏月
(2)清明期间,社区(村)里不少人采用传统的上山扫墓祭奠方式,在先人墓前燃香烛、放鞭炮。可这容易引发山火,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此,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醒大家呢?(至少写出两条措施)(2分)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请写出这个英雄的名字。这部书中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名字,并概括其相关的性格特点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语文学科像大海一样神秘,你可以在潮起时领略海的壮美,也可以在潮落时体会海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