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是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地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偿,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1.文章叙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____________之情,同时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_________之心。

 

1.一个学生告诉老师,老师曾经说过他“你不是一个坏孩子”,这句话温暖了他一生。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学生富有朝气的可爱情态。 3.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看出这句话在陈小卫心中的份量。 4.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怀念、感激 关爱、鼓励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式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如果事件中只有一个人,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如果人物较多,要弄清楚人物的关系,归纳出人物之间的联系,概括情感。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情是:老师曾经说过他“你不是一个坏孩子”,这句话温暖了他一生。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句子的上下句来分析,这句话为文章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看出这句话在陈小卫心中的份量之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结尾句子作用的分析。记叙文结尾的句子或段落作用: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文题);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答题格式可以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内容的作用包含“含义、思想感情”,结构的作用包含“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文章既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之心。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虽有千里之能   虽:                

(3)策之不以其道     策:              (4)其真不知马也   其:                

2.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                                                          

3.文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千里马喻       ,以食马者喻          ,以伯乐喻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明君。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知否”重复是因为卷帘人没有理睬自己。

C.“试问”细腻地表达了词人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矛盾心理。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2.“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

(1)新学期,初三的小丽想参加学校的集体舞训练,但是妈妈死活不同意,原因是担心小丽跳舞会耽误学习。作为小丽的同学,你应该怎样去劝说小丽的妈妈?(要求得体适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妙的汉语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而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a.“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               __________

b.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面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c.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         ;令人痴迷、神往。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3)为了比喻无可抵抗的潮流或无法抗拒的决心,我们可以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4)李商隐《无题》中“                                  。”的诗句运用比喻、双关,含蓄地表现了对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赞誉。

(5)《约客》中把约客久待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下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大闹天宫             B.刘备——桃园三结义

C.诸葛亮——武侯弹琴退仲达       D.林冲——醉打蒋门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