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夏》,回答下题。 夏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

阅读《夏》,回答下题。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B)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C)。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D)。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请用一句话概括②③两段的内容

2.第④段中的“快割,快割”、“快打,快打”、“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这三处叙述有何表达作用?

3.文中最后一句中的“黄金”改为“金黄”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4.本文写景状物具体形象,语言准确生动。请以划线句为例,从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我选     处,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③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 第③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 第④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 第⑤段结束用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赞美夏的态度,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结构完整。

6.你认为下面语段《夏夜》能否插入文中作为课文的一个段落? 请说说理由。

夏夜是安详的,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1.写夏天的热烈。 2.烘托出夏天紧张的旋律,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3.不可以。因为“黄金”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写出了夏天金黄的色彩;另一层突出了夏天充满生机和活力,如黄金般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4.略 5.B 6.如:从“只觉得天上热闹”、“夜谈”、“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等词句分析说理;认为不能主要从选段主要 写“夏夜是安详的”,课文主要突出夏“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内容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夏的气势和色彩”这一主题内容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2. 试题分析:了解常用的侧面烘托等写作手法,明确每一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一般用这里运用了……写作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3.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就是分析换用后表达效果,学生先说出原词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和否定换用后的含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如不符合实际等。 4.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B中“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说法有误。 6. 试题分析:开放性题目,能与不能都要言之有理。能主要紧扣写出了夏夜“又密又忙”的特点,与文中“热烈”关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回答下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作简要赏析。

2.请你结合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3.对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聚会时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

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如今,“低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然成为一种生活Style!

材料二: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令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一个人“行动”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智能手机已成为低头族打发碎片时间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材料三:经常查看手机,一旦发现没有信息更新等情况就会失去某种存在感,甚至造成精神上、情感上的缺失。同时长时间接触电视及电脑,脑部过度刺激,会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更使得自身视力不断下降,甚至由于长时间接收手机等带来的辐射,进一步降低了自身免疫力。

材料四: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地与人面对面交流,尤其是在家人面前。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写出你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2.你的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低头族”,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摆脱困扰。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1.周末,你班准备举行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语文实践活动。假如让你做组织者,会前你将做哪些准备工作?

2.请你为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语病,请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1)换用: 满分5 manfen5.com(2)增补:满分5 manfen5.com  (3)删除满分5 manfen5.com:(4)调位:满分5 manfen5.com

在今天,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对纸质图书的命运,无论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随着整个社会浮燥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映证。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自然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阅读后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在回忆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汤姆·索亚与蓓姬在山洞中历险以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