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 ,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⑦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⑧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⑨善于学习的人了解事情的道理,长于实践的人探究事情的难点。
正如荀子所说: , 。 (荀子《荀子·大略》)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彼岸,在字典中解释为另一边,对岸;也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而在时光荏苒中渐渐长大的你,是否对于这个词也有自己的感悟呢?
请以“彼岸”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读 荷 吴长忠
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的渡溢。其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近乎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掌。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美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
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1.文章第(1)段“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中“品味”一词有什么含意?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2.文章第2段中举了“高水平体育竞赛”和“断臂的维纳斯”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3.在第5自然段中,作者品味菊花、梅花、牡丹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概括荷花“圣而美”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借鉴荷花的品性。
(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 (2)释之,以为寡人戒。( )
2. 翻译句子。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
3.简要分析师旷的性格特征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何作用?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4.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的恐吓,唐雎以“平民之怒”回应,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