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3分)。 来时的路,有阳光也有风雨;来时的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3分)。

来时的路,有阳光也有风雨;来时的路,有芳草也有荆棘;来时的路,快乐与忧伤交织,幸福与痛苦携手。怀着梦想,带着自信,我们一路走来。

请以“回望来时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时间如一匹撒欢飞驰的马,转瞬间,我们都被远远抛在了后面。生活也如同浏览书卷一般,轻轻带过便是一年。有时,会循着来时的路,去惦念一些人,一些事,记忆中的美好,依然离我如此之近。 记得小时候,跟在父母后面赶集。山路弯弯,转来转去,小胳膊小腿很快就累了,父母肩挑背扛的,自然腾不出手来抱一下或背一下,只得跟在后面紧一阵慢一阵的小跑,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双腿发软。那时,特别羡慕住街的孩子,觉得他们好幸福,出门都可以赶集,买东西。而我这样的乡下孩子,只能跟着父母后面跑,有时累了,在山梁上歇息的时候,望望前方的路,觉得好漫长,那时心里会有这样的疑惑:家难道是会移动?莫非趁我上街的时候搬远了? 小小的我,多么渴望,能在街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读书了,开始从家里起步丈量这段梦想的距离。一次又一次,在清晨起来做好简单的早餐,等待更早到田地里劳动的父母回来吃完饭,然后迅速洗完碗后,再一路小跑爬上那道梁,就到了就读的小学校园。铃声响了,打开书,专注地听老师讲解,趁课余完成好当天的所有作业。铃声再次响起,我和我的同学们像鸽子一样扑棱棱地飞出教室,背着墙外的背篓走向田间……夜幕时分,满满一背篓鲜嫩的猪草就背回了家。 后来,就离开了小学校园,翻过十几里山路,到了区重点中学读书。从学校到街上,只有一段小坡,我和同桌常常在下午上完两节课后,溜到街上去转转。那时的街市上,没有高大的楼房,街道很窄很长,还有许多曲折的小巷道,我和我的同桌熟悉每一条巷道,总能从这头钻进去,从另一面钻出来。 但我们更喜欢去学校的后山。出了校门,往左拐,几步路就上山了。印象中,后山一直都很青葱,生长着许多灌木,也有一些松柏之类的常见树木。如果顺着山梁继续往前走大约500米,那里有块奇怪的石头,大家叫它“悦耳石”,它内里大概是空的,用小石头敲击它的表面,会发出“咚咚”的声音,这令我们非常着迷,经常一路小跑前去争着敲击它。春天的时候,山上开满了不知名的白色小花,有淡淡的清香,我们把它们采摘回来插满了寝室的每一个角落,夜里枕着它们的清香入梦,早晨起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兴奋。秋天的时候,山上有一种灌木结满了红果子,一串一串的,红红的,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都不知道它正式的名字是什么,我们管它叫“水楂子”,红红的颗粒,在灌木丛中招摇,引诱着我们一次又次地接近它们。 山下有一个小火车站,我们经常坐在这边的山梁上看山下的火车,不知道那如长龙一般的火车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经常望着那火车远远地来,听它“哐铛哐铛”的驶过,数着它的车箱节数,又目送着它远去,目光尽处,是苍茫的田野,是绵延的群山……那一刻,神思仿佛被火车牵走了,那遥远的地方,又是怎样的天地呢? 回望来时的路,小路虽弯,但毕竟心无杂念。近来通过阅读和感悟,发现真正的大家是本色的,真正的幸福是也是简单的道理。 循着来时的路回望,美好依然。顺着前方的路望去,我相信:心会更加坦然。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标题的意思比较好理解,“回望”就是回顾、回头看的意思。“回望来时的路”就是回头再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当然,此处的“路”,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是实实在在的脚下的道路,也可以是虚指人生之路,还可以是心灵历程之路等等。“回望来时的路”,意味着走过的路回头再看看,从而醒悟到什么,或获得什么教益,或明白什么道理等等。 在素材的运用上,可以运用自身成长的故事素材,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哪些改变、哪些进步、哪些领悟都可以入文;也可以运用一些名人的经典素材,这样的事例更具有说服力,像李娜、彭帅等的成功历程,总能给人带来强大的正能量;或者还可以引用或者改写课本素材,像陶渊明退出仕途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材。特别要注意的是,具体写作时,素材一定要少而精,特别忌讳大段大段地叙述故事,应该高度概括,有的甚至完全可以点到为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赵畅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 有删改)

1.阅读全文,人生的“压舱石”指的是

2.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

 

3.第③段除引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④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②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向日葵

尤今

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寒风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

“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我被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 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 吗?”

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 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 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有删改)

1.围绕“向日葵”,补全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的情节。

那天下班后,    1      →赶回家去,     (2)    半夜起来,浇向日葵 →第二天上午,     (3)

2.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怒气”。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从修辞角度)

(2)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从词语角度)

3.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着过生日事件的发生。请你找出两处。

4.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阅读文章结尾段,请用两个词语形容作者当时的心情。

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2)文中的女儿值得称道,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口官口官②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③,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⑤,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

(选自《戴名世集》)

【注释】①日:有一天。  ②口官(guān)口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  ③盏:杯

④掬:捧。  ⑤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  ⑥奚:为什么。  ⑦适:到。  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地不五六尺(                   (2)手下,鸣乃       

(3)故患有所不也(              (4)吾与汝毕力平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手能及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B.雏出矣               九十   (《愚公移山》)

C.则二鸟巢其枝干之间   胶鬲举鱼盐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不知何鸟也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4.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树人学校九(1)班准备以“古诗中的菊花”为题,编辑一本古诗评注集。下面诗歌是其中的两首,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评注。

(甲咏菊       重阳后菊花(之一)

宋·杨万里             宋·范成大

物性从来各一家,       寂寞东篱湿露华,

谁贪寒瘦厌年华?       依前金照泥沙。

菊花择风霜国,       世情儿女无高韵,

不是春光外菊花。      只看重阳一日花。

【注释】①见外

【评注】

(甲诗偏于理性,前两句从“    ”一词入手,用其它花来衬托菊花;诗精于描绘,     ”一词写出了菊花的灿烂美丽。

(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     诗借花抒感,表达了作者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3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3年增加013本。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材料1】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