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5,湖北随州)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

(2015,湖北随州)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得知这是一首送别诗,抓住题干中的“虚实相间,寓情于景”的提示分析,前两句的萧萧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冷色调的意象,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悲苦的心境。再结合“忆君”等虚写和送别诗的题材,不难体会诗人的情感即在最后一句的“愁”字点明。 考点:诗词作者情感的表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少于700字。(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班级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齐王择婿

齐王于女凡选婿必择美少年颜长而白皙虽中无所有而外状稍优者必取之。齐国之法,民为王婿,则禁与士人往还,唯奉朝请外,享美服珍珠,与优伶为伍,但能奉其王女, 则为效矣。

一日,诸婿退朝,相叙而行,傲然自得。艾子顾谓人曰:“齐国之安危重轻,岂不尽在此数公乎!”

奉朝请:指皇帝召见。优伶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的通称。犹今之“演员”称谓。为效:有用。

1.用“/”给画浪线部分断句。

齐王于女凡选婿必择美少年颜长而白皙虽中无所有而外状稍优者必取之

2.你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               《晋书•嵇康传》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晋书•嵇康传》

(嵇康)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与山巨源绝交书》

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所知王浚冲在襄城面数百,未尝见其疾声朱颜。                                                    《嵇康别传》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世说新语•雅量》

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康善谈理,又能                 连缀

B喜怒不寄于                       脸色

C嵇中散刑东市                     临近

D文王亦悔焉                       不久

2.根据上述文段,概括嵇康的个性特点。

3.翻译划线句。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一剪梅/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王迈,字实之,刘克庄挚友。风亭:驿站名。束缊:捆起乱麻做成火把。刘郎:词人自称,以他的同姓,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文章:这里暗指时事。胡床:一种坐具,类似于现在的马扎。

1.词中如何表现路途的艰辛?

2.简析下阙是如何刻画词人形象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人生的纽扣/王开岭

偶然读到一则故事:芬兰小男孩奥特索,用一个暑假在森林里采集浆果,并在祖母的协助下做了400瓶果汁,卖掉后得200欧元。缘起是他一年前,在动物园见到一只无精打采的熊,他想,若有一棵可以攀爬的树,说不定它会快乐起来。于是,男孩打定主意,捐一棵树给动物园。

读毕,心里像喝了一瓶果汁。我听见了熊的笑声。

这是一个从安徒生童话里跑出来的孩子,带着树叶的干净,还有清晨的氧气。只有童话里,才住着这样的树。这个故事有三重美:他发现了别人的不快乐;他想帮别人快乐;他用诚实劳动去兑换。

一只熊不高兴,他觉得和自己有关,他觉得此现状应有所改变,这只熊的情绪于他很重要……于是他诞生了心愿,诞生了能力。他承揽了一个幼小的义务,其实,这也是人类的义务,它由一个孩子率先发现。

由于清澈,孩子的眼总能比成人看见更多的东西。由于专注,孩子会把一件事记得很牢,看得很要紧,刻不容缓。

有人说,那只是男孩的一个冲动。不错,或许是,但冲动会沉淀,会积累出习惯,成为他和他未来的孩子的秉性,成为他们的常识、基因、家教和信仰。

儿子三岁,晚饭后,该散步了,他耍赖,不跟妈妈下楼,我脱口喊:“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月亮出来了,快去执勤!”他一怔,丢下玩具,冲下楼。

我醒悟,对小儿来说,童话情景就是生活情景,他从童话里认领的角色和命令,远比现实中委派的更具诱惑和号召力。

小时候,童话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长大后,它才被当成了文学。

好的环境,是佑护童话的那种,它支持童话人格,鼓励你一生携带。而坏的现实,不仅不保护童话,还狠狠撕咬它,粉碎它,靠背叛它换取“成长”的信任。

列夫·托尔斯泰,曾深情地感念儿时父亲教他的书和游戏,他叹道:“我难道不是在那一时期里获得了我现在赖以生存的一切吗?我的收获是如此之大,并且神速。在我一生的其余岁月中所得的全部馈赠,都不及那时的百分之一。”

童年的价值观,是人生衣裳的第一粒纽扣,决定一生的精神走向和心灵格局。若它是端正高尚的,那么,在漫长的岁月里,请别让它轻易脱落,更别粗鲁地扯下它。

网络上曾疯转过一条“虐驴男”的图片新闻:西藏阿里,蓝天白云,一名戴墨镜、姿态傲慢的男子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手持刀刃,正从一匹下跪的藏野驴身上割肉,竟然,他还在笑。

藏野驴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人们的愤怒和唾弃中,“虐驴男”很快被绳之以法。经查,此男子和同伴驾车途中,疯狂追赶、撞击藏野驴,并将奄奄一息的它开膛破肚,拍照炫耀。

这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扮演了一头野兽,并沾沾自喜。虽衣冠楚楚,但精神上披着皮草,龇牙咧嘴。

他也曾是一位孩子,何以生成今日这副嘴脸?

或许他未读过安徒生们的童话,或许读过,却打扫得干干净净。总之,他属于系错了纽扣或丢失了纽扣的人。

又想起那些曾为“活熊取胆”和“狗肉节”辩护叫好的人。其实我很想看看,他们的胸襟里,是否有纽扣脱落的痕迹。是缝得不够结实?还是外力的摩擦太大,在与现实一场粗暴的扭打之后弄丢了它?或视之为幼稚而在某个夜晚,怀着虚荣偷偷埋葬了它?

全世界的儿童皆无区别,只是长大后才有了区别,乃至天壤之别。

(选自《读者》2015年第8期)

1.第四段中“人类的义务”指什么?

 

2.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这是一个从安徒生童话里跑出来的孩子,带着树叶的干净,还有清晨的氧气

(2)他扮演了一头野兽,并沾沾自喜,虽衣冠楚楚,但精神上披着兽皮,呲牙咧嘴

3.作者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有何用意?

4.联系文意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小时候,童话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长大后,它才被当成了文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