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链接一:

……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虽然习惯性思维会使人得出一种前人已经做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为例。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石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同样,在儿童落入水缸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也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

现代的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扩散思维而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比如,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性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但是,仅仅进行扩散思维,很难获得创造性的成果,还须进行集中思维。所谓集中思维,就是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而得出的设想,按问题解决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谈创造性思维》节选)

链接二:

发散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问题时使思维迅速而灵活地朝着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散开来,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多个新颖性的答案。但是,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只有通过思维的辐合才能从对各种答案的分析、比较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最佳的答案。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种思维都应该重视。只是由于学生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思路狭窄,拓展不开,成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障碍,因而在实际训练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应该给以特别的注意。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创造性的思维,要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B创造性思维为人们提供了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C创造新思维、习惯性思维、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几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D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思维时,发散思维、辐合思维这两种思维都应该重视。

2.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B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C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之后,就会止步不前。

D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3.对采用“约翰·•古登贝尔克”事例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道理论据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B作为道事实据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C作为道理论据证明“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D作为事实论据证明“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4.“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句中的“这种情况”和“它”分别指什么?

 

5.举例说明,想要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应该怎么做?

 

 

1.【信息筛选】(3分) C 2.【信息分析】(3分) D 3.【信息辨析】(3分) B 4.【语言分析】(4分) “这种情况”指: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新的创意。【4分。选其中“这种情况”2分,“它”2分。】 5.【内容分析】 首先进行扩散思维,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然后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得出的设想,按解决问题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用具体事例说明。【5分。分析3分,用具体事例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C中创造性思维中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它们之间是包容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D中这不是原因,而是结论。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约翰古登贝尔克”事例,不是道理论据。C“约翰古登贝尔克”事例,不是道理论据,且不能证明“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D“约翰古登贝尔克”事例,是事实论据,但不能证明“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在议论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列举合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具体描写什么场面?

 

(2)“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所用   坛而盟   

B.广故言欲亡    万人

C.陈涉自立为  上使外  

D.守丞死,入据陈  陈涉立为王

2.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可见他人缘很好。

B.吴广故意再三提出要逃走,借此来激怒士兵,引发起义,可见他谋事的睿智。

C.陈涉吴广以误期要被斩,大丈夫要为干大事而死,发动起义,足见他们审时的敏锐。

D.陈胜吴广不断进攻,乘胜追击,陈胜被拥戴称王,重建楚国,足见他们决策的正确。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1)此皆实。(《出师表》)

(2)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3)将军宜枉驾之。(《隆中对》)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5)以君为长者,故不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有错误的两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读之劳形。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E.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F.东市买骏马,南市买辔头,西市买鞍鞯,北市买长鞭。

(2)根据课本,不写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6题只选4题作答)

①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诗句。(2分)

离情别绪,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有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表达对朋友的惜别,又有王勃“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对朋友的宽慰,更有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查看答案

李明准备在班会课上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主题要求,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沦“人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 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我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 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 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