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秦王怫然           怫然:                 

(2)请广             广:                         

(3)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易:              

(4)岂五百里哉         直:                

(5)天下缟素            缟素: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1.(1)盛怒的样子 (2)扩充 (3)交换 (4)通“ 值 ”(5)穿丧服 (每小题1分) 2.(1)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心里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3.B 4.语言(或“对话”)描写。举例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通假字现象,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通假字“直”通“ 值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因(于是)、使(出使)、祲”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应是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故选B。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描写手法。本文写了两个人物,唐雎和秦王,两人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因此是语言描写,刻画出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勇者应惧

君燕

(1)孔子在《论语》中有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这些话似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尤其是胸怀一腔热血的人们,仗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高喊着“勇者不惧”,便无所顾忌地向前狂冲,仿佛“勇者不惧”是他们的护身符,有了它便可以一马平川、所向无敌。

(2)三国时期的张飞应该是“勇者不惧”的典型代表。他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有诗云: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气势,这魄力,有目共睹,长存史册。

(3)另有义士荆轲,侠义勇猛、义薄云天,为了一国安危,毅然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其行为其精神,令人叹服。

(4)应该说,他们都是“勇者”,也都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但是,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5)张飞勇猛但欠缺思考,刘备曾劝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biān wō)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的劝说被张飞当作了耳旁风,结果不幸被刘备言中,终在

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如果张飞不是“勇者不惧”,而是虽勇但仍有所“惧”,能认真协调好自己的外部环境,对待下属的态度有所改变,那么他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如此了。

(6)荆轲大义刺秦,勇气可嘉。但他本身的功力并不到家,在计划部署上也有欠周全之处。尽管勇猛无惧,但最终只落了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结局。如果,他勇而有“惧”,能认识到自己本身的问题,能再认真部署下自己的规划,尽量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

(7)与张飞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被刘备称赞“一身是胆”,他绝对也是名副其实的“勇者”。他曾在汉水河畔勇救黄忠,在曹军万人之中犹入无人之境;在当阳长坂坡,怀抱刘备幼子,仍能轻松杀敌,顺利撤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敌。赵云勇而有“惧”,他的原则是“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倒悬”。从来不因“勇”而居功自傲、争名夺利,终以高龄而善终。

(8)李世民任唐朝大将军之时,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勇猛之至,众人皆服。在为唐统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中,李世民将王世允击败,围困在洛阳。手下诸将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但却被李世民断然拒绝。因为窦建德率军赶来援助王世允,李世民分析后认为,当时不具备攻打王世允的条件。后来,他瞅准战机、力排众议,先大败了窦建德,而后王世允被迫自动投降。李世民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

(9)李世民的勇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李世民的惧,审时度势、进退自如。从而看出,勇乃睿智之“帅”,惧乃睿智之“师”:多了“一横”自我清醒地判断以及清醒地行动。

10“勇”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但想要成功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勇者不惧,是闭目塞听,盲目向前;勇而有“惧”,才会认真思考分析,找出不利之处,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争取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了孔子的话,这样写有何作用?

3.本文论证严谨,请概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4.联系上文看,第(7)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1)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

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篷子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绒绒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2)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3)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4)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冼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5)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华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薄薄一层乡间水汽的湿漉漉的蒲公英。

(6)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温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7)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8)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9)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10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片土。不管岁月多么地苍凉,不管脚步多么地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地沉浮,但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一声苍老的召唤里…(选自《散文百家》,有改动)

1.作者笔下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特点?

2.第(2)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具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上简述第三段有什么作用。

4.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并指出运用这个标题的好处。

 

查看答案

某校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周”活动。请你参加到活动中,并帮助解决下面问题。

(1)请你为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运用“青春”“梦想”两个词,并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某同学准备参加“开卷有益”演讲活动,但写作演讲稿时,感觉论据不充足,请你为他提供一个事实论据和一个道理论据。

九年级语文试题(共4页)第1页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3)班级推荐周品同学参加“书法比赛”,他有书法基础,也很有兴趣。但他母亲认为初三紧张,参加活动会耽误学习,反对他报名参加。请你以班级宣传委员的身份给周品母亲打个电话,劝说她改变想法。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根据《水浒传》的相关情节,补出下面的歇后语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A        )射箭——百发百中;B     醉打蒋门神。

(2)        (国籍)思想家培根的《培根随笔》属于            (体裁),随笔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隽永的哲理名言。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辍,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lüè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节选自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lü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玲珑”有三个义项:A拟声词。玉声,泛指清越的声音;B指物体精巧细致;C指人灵巧敏捷。“玲珑”在文中的意思是只填序号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请再仿写一句,使它与前两句意思连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