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 (1)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鬓微霜,又何妨!...

默写

(1)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许多成语来源于古诗词,如“柳暗花明”出自“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从下列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应的诗词原句。备选成语:万紫千红  悲欢离合  扑朔迷离  不拘一格  杳如黄鹤

成语“                     ”出自“                

 

⑴衡阳雁去无留意; ⑵酒酣胸胆尚开张; ⑶年少万兜鍪 ⑷示例一:万紫千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示例二:杳如黄鹤 黄鹤一去不复返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石景山区中学生戏剧节展演活动”吸引了全区师生广泛、积极地参与。围绕“演绎经典,体味人生”的主题,师生们阅读名著,改编剧本,排演剧目,不少学校还成立了戏剧社。各校共报送27个剧目,其中11个剧目参加了展演活动。

1.作为校报记者,你将采访参加展演的同学们。请你针对戏剧节的主题,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采访问题。

2.下面是对参演同学的采访记录。请依据采访记录,用一句话总结同学们参加展演活动的收获。(要求:用“不但……而且……”的句式,限40字以内)

学生A:在改编、排练话剧的过程中,我们反复阅读原著,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

内容,更细腻地感受到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学生B:这次展演,我们看到了其他学校的很多优点,从中吸取了不少表演经验。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2015年10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4岁高龄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对疾治疗所做的贡献。这位      之年的女药学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学家。她发现的青素,对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起到显著作用。《武汉晚报》和《新闻晨报》分别以“呦呦鹿鸣,一鸣惊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标题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将屠呦呦的名字与她的研究成果巧妙联系在一起。“呦呦”典出《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根据朱熹的注释,这里的“蒿”指的正是青蒿。“呦呦”二字和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结下不解之缘,为现代科学研究增添了几分诗意的想。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是(   

A.niè hāo “遐”字应先写“辶”

B.nüè hāo “遐”字应后写“辶”

C.nüè ɡāo “遐”字应先写“辶”

D.niè ɡāo “遐”字应后写“辶”

2.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不惑B.花甲C.弱冠D.耄耋

3.根据上文内容判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的“呦呦”指的是(   

A.鹿奔跑的样子B.鹿奔跑的速度

C.鹿鸣叫的声音D.鹿吃草的声音

 

查看答案

请以“一起走过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根据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2)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秦王怫然           怫然:                 

(2)请广             广:                         

(3)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易:              

(4)岂五百里哉         直:                

(5)天下缟素            缟素: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勇者应惧

君燕

(1)孔子在《论语》中有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这些话似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尤其是胸怀一腔热血的人们,仗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高喊着“勇者不惧”,便无所顾忌地向前狂冲,仿佛“勇者不惧”是他们的护身符,有了它便可以一马平川、所向无敌。

(2)三国时期的张飞应该是“勇者不惧”的典型代表。他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有诗云: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气势,这魄力,有目共睹,长存史册。

(3)另有义士荆轲,侠义勇猛、义薄云天,为了一国安危,毅然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其行为其精神,令人叹服。

(4)应该说,他们都是“勇者”,也都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但是,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5)张飞勇猛但欠缺思考,刘备曾劝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biān wō)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的劝说被张飞当作了耳旁风,结果不幸被刘备言中,终在

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如果张飞不是“勇者不惧”,而是虽勇但仍有所“惧”,能认真协调好自己的外部环境,对待下属的态度有所改变,那么他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如此了。

(6)荆轲大义刺秦,勇气可嘉。但他本身的功力并不到家,在计划部署上也有欠周全之处。尽管勇猛无惧,但最终只落了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结局。如果,他勇而有“惧”,能认识到自己本身的问题,能再认真部署下自己的规划,尽量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

(7)与张飞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被刘备称赞“一身是胆”,他绝对也是名副其实的“勇者”。他曾在汉水河畔勇救黄忠,在曹军万人之中犹入无人之境;在当阳长坂坡,怀抱刘备幼子,仍能轻松杀敌,顺利撤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敌。赵云勇而有“惧”,他的原则是“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倒悬”。从来不因“勇”而居功自傲、争名夺利,终以高龄而善终。

(8)李世民任唐朝大将军之时,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勇猛之至,众人皆服。在为唐统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中,李世民将王世允击败,围困在洛阳。手下诸将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但却被李世民断然拒绝。因为窦建德率军赶来援助王世允,李世民分析后认为,当时不具备攻打王世允的条件。后来,他瞅准战机、力排众议,先大败了窦建德,而后王世允被迫自动投降。李世民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

(9)李世民的勇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李世民的惧,审时度势、进退自如。从而看出,勇乃睿智之“帅”,惧乃睿智之“师”:多了“一横”自我清醒地判断以及清醒地行动。

10“勇”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但想要成功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勇者不惧,是闭目塞听,盲目向前;勇而有“惧”,才会认真思考分析,找出不利之处,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争取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了孔子的话,这样写有何作用?

3.本文论证严谨,请概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4.联系上文看,第(7)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