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①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体会孔子“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谦虚与自省;或探讨约翰尼斯·延森对熙来攘往的人群的心灵的窥视;或带着一颗心和沈从文共赴凤凰,感受湘西的独特魅力。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②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文人,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人品”尽管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且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我每次捧读袁中郎的《满井游记》,都能感受到这位潇洒才子的人生的哲学,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文章就是作者的内心,我们读书时切忌不要一掠而过,要反复咀嚼,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人格,感受文章中的性灵。
③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
|
|
|
|
|
|
|
|
|
|
|
|
|
|
|
2.第②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总有一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用他的某些话,成全了你的人生;总有一些事,浮现在你的脑海里,用它不经意的一瞬,改变了你的决定;总有一些东西,停留在你的视野里,用它独有的安静,打动了你的心。去寻找,去聆听。生活,如此动人。
请以“我心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泄露考生相关信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①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①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绵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②落灯花:旧时以灯油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1.诗歌前两句哪些词语交代了环境和时令?找出词语并说明环境和时令。
2.诗人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描写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
(3)思而不学则殆
(4)有朋自远方来
2.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三十而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从中选择一条,谈谈对你的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脚下的流沙
李良旭
①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
②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
③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④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粘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⑤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⑥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
⑦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⑧我将那个鞋上粘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老师夸我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
⑨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粘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⑩我听了,一下子感动莫名,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少年时,大家在一起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一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甚至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心如潮涌……
⑾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⑿我开始不明就里,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
⒀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⒁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蒙太奇,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恍如昨日。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
⒂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⒃这世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1.文章①-⑧段记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我”长大了,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为什么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4.理解第⒂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5.标题“脚下的流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春(节选)
朱自清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第③、④段文字的内容。
2.第①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的“偷偷地”和“钻”用得好,为什么?
3.第②段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作者分别从哪几种感觉来描绘这幅美图?
从 写出了花的 ; 从 写出了花的 。
4.选文中有不少句子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的,请你找出一个例句,并且谈谈这句话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