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评 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1)小学三年级时,                                                           

(2)十多年后,                                                                

2.第⑨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3.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4.本文标题“评语”可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1.(l)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 (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2.该段采用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看到老师评语时的反思与羞愧之情。 3.B 4.从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⑮段写小学三年级的事,⑯—⑰段写十年后的事,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进行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有条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此题间接考察了描写方法,考试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鉴赏,从描写角度看,属于我的心理描写,结合老师的评语和我平时的表现可以体会我此时的羞愧和内疚心理。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解答此题,要熟悉文章内容,小学三年级的事件和我当了老师后的做法形成呼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可以领会文章的主旨,明显没有误会能使人进步一项,故错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此题实际就是考察文章标题的好处和作用,解答时,要熟悉文章内容,文章叙述了小学三年级时老师的评语和十年后我如何给学生写评语两件事,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评语是全文的线索,也是两件事的主要内容,比较而言,“误读”显得片面,只概括了第一件事的内容。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种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的主人公是                        

②下列哪一位女性是主人公的妻子( 

A 冬妮亚  B 达雅   C安娜

D卡秋莎    E丽达  F赫里斯季娜

③将主人公所做的主要事情排序:(                       

A筑路           B打工

C做电厂工人     D被捕蹲监狱

E被喜剧性释放   F双目失明写作

G骑兵队征战     H疗养院治病

④、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

(1)男有                    

(2)右臂支船                

(3)故人不独其子                  

(4)其两膝相                

5)是陋室                 

(6)晓雾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阳春布德泽,                                   (汉乐府《长歌行》)

(2)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

(6)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7)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某同学探讨完“莲文化的魅力”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本,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他,这个未成年的小偷, gān          地站在乡亲们面前,此时的他十分狼      ,因为他这些骗人的       俩全被拆穿了。在被拆穿这一霎间他完全是一副颓唐消沉的样子。他后悔地留下泪水不禁(zhù      足仰望那湛蓝的天空想起天真活泼的小时候那诚实的跟着奶奶蹒跚学步的小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津“奶奶大学生”仝正国初中毕业38年重返高中,经过三年苦读、三度高考,60岁终圆大学梦。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落榜。2014年1月4日上午,66岁的仝正国第三次走进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已经是“全国最年长考研生”的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而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啊,不仅学习如此,生活中很多事都重在享受其中的过程。

请以“享受过程”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