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1)小学三年级时, 。
(2)十多年后, 。
2.第⑨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3.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4.本文标题“评语”可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种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①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的主人公是 。
②下列哪一位女性是主人公的妻子( )
A 冬妮亚 B 达雅 C安娜
D卡秋莎 E丽达 F赫里斯季娜
③将主人公所做的主要事情排序:( )
A筑路 B打工
C做电厂工人 D被捕蹲监狱
E被喜剧性释放 F双目失明写作
G骑兵队征战 H疗养院治病
④、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
(1)男有分
(2)诎右臂支船
(3)故人不独子其子
(4)其两膝相比者
(5)斯是陋室
(6)晓雾将歇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阳春布德泽, 。 (汉乐府《长歌行》)
(2)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3)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霜落熊升树, 。 (梅尧臣《鲁山山行》)
(6)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7)谁道人生无再少? ! (苏轼《浣溪沙》)
(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某同学探讨完“莲文化的魅力”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予独爱莲之 ,
濯清涟而不妖……。”
阅读下面文本,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他,这个未成年的小偷,( gān )尬 地站在乡亲们面前,此时的他十分狼(jí) ,因为他这些骗人的( jì ) 俩全被拆穿了。在被拆穿这一霎间,他完全是一副颓唐消沉的样子。他后悔地留下泪水,不禁(zhù) 足仰望那湛蓝的天空,想起天真活泼的小时候,那诚实的跟着奶奶蹒跚学步的小孩。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津“奶奶大学生”仝正国初中毕业38年重返高中,经过三年苦读、三度高考,60岁终圆大学梦。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落榜。2014年1月4日上午,66岁的仝正国第三次走进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已经是“全国最年长考研生”的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而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啊,不仅学习如此,生活中很多事都重在享受其中的过程。
请以“享受过程”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