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请以 “是你教会我 (如:自尊、坚强...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请以 “是你教会我       (如:自尊、坚强、宽容、微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二)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尽管结果会令我们受伤,但无论如何,生活仍在继续,唯有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才能沐浴风雨后的阳光。

请以“面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选择(一),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选择(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一:是你教会智慧 人生如棋——我在三尺棋枰的拼杀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第一盘。也许是太想证明自己,也许是太急于取胜,我步步紧攻,棋风凌厉。然而由于疏于防守,破绽百出,很快被对方打败。一盘本来开局不错,可以更精彩的棋,就这样匆匆收场。 可见,做事要心怀全局,把得失进退考虑周全。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就会顾此失彼,适得其反。再说,过早的分出胜负,也许未必是好事,即使赢了,匆匆结束的一盘棋也不算是好棋;那一段草草走过的人生,有怎能算是精彩的人生。 第二盘,起手稳多了,攻守结合,稳步推进。对手思索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许对方已被我难住,但也很可能在琢磨更加高明的招数,突然,对方紧绷的脸露出了微笑,我知道我又惨了。果然,对方在两条棋路的交叉点上放了一颗棋子,这下一举打通了两条路,我已经堵不住了,只能认输。 解决问题,应该把握关键之处。对于这盘棋来说,两条棋路的交汇处就是关键,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出奇制胜。 第三盘。双方比拼进入白热化阶段,我和对方都不动声色,但早已在棋盘上战得热火朝天。我盯着棋盘老半天,终于看出了门道,往交汇处放了一颗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得意地望着对手,然而对方并没有认输的意思。 对方不断地用四子,我不慌不忙堵,心中暗想:哼,看你还能顽抗多时?我还没得意多久,就惊异的发现我又输了:对方不停地用四子创造机会,反倒先我一步制胜! 看来,就算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否则很可能会功亏一篑。就对手而言,能劣势中积极寻找对策,不放弃希望,最终绝处逢生,反败为胜,真是难能可贵。 虽然连输三局,但我没空去伤感,因为我一直暗自庆幸:幸亏让我在下棋中领悟了人生的智慧,如果让人生教我这些,我付出的代价绝不会像连输三盘棋这样简单。况且我知道,棋可以连续下多盘;而人生,只有一场,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来。 小棋子,大智慧。 棋如人生。 题目二:面对孤独 我们不可能永远的生活在热闹的世界中,总会有那么一会,是要我们面对孤独,独自一个人面对一切。 恶劣的天气总会影响人的心情,站在烈日炎炎的路上等人,感觉整个大地都要被烤干了一样,我皱着眉头走在路上,想着快点回到冷气围绕的房间里。 正对我有一家架子鼓教室,里面只有一个男人,在练鼓,头发长长的,后面梳着个小辫子,穿着一套牛仔的水洗套服,隐约大概可以看到在头发的遮盖处的纹身,手上有一枚戒指在无名指,房间里没有任何制冷设施。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在门口放了一个大大的牌子:“招生,包学会。”依然没有任何人走进去。 就这样,我等了15分钟,他练了15分钟,走的时候,音乐还在继续,我在想,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这样努力的举动。 等到了人,我们去看了《后会无期》,讲的是从偏远的家乡——中国最东边的一个小岛——横穿大陆到最西边边境这个过程经历的一系列事情,他们遇到了4个人,亲人、友情、爱情、路人,就好像生活的轨迹一样,从来就是围绕着关键词一样在运行。 我印象最深的,他们的车子行驶在公路上使,没有一辆车与他们并行,只有树木,光,灯,我看的时候,觉得这样真的很孤独,因为身边没有一个人,但我后面的人却说,这种感觉真好啊,没有周边事物的打扰。 对啊,每个人的生活里总会有空谷般的一段生活,你要面对无人的孤独,你没有人陪,重要自己完成些事情;没有人等待你,你却要自己做好;没有人帮你,你要自己帮自己。 其实,有人说空谷是悬崖,我觉得不一定,因为它也许是一条很深的河流,可以把我载到很远的地方去,就像我们一个人面对孤独的时候,可以做到在热闹的时候做不到的事。 贝多芬在孤独的时候创作了无数乐曲;迪士尼在孤独的时候画出了米老鼠;居里夫人在孤独的时候研制出了X射线;海伦凯勒在孤独的时候,学会了语言和写作。 尝试着打破自己空谷的寂静,学会面对孤独,想着其实孤独也会给你带来一个好的环境,一个可以自己放松的好时光。你会得到一个更加好的你。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两道半命题和话题首先,要完成题目,定好内容。就是把空着的另一半题填上,使标题完整。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填题适当,符合自己的特点,就会有话可说,运笔时就不会时断时续甚至受阻。怎样选填另一半题呢?有两个原则,一是最熟悉的内容。二是最有新意的内容。作文贵在创新,尤其是考场作文,更要有创新特色,对于“填题”来说,主要是指内容创新,写人家少写或不写的内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做到换位联想思考。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题。  

                  “汉字听写”缘何掀起热浪

①近来,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观众。这档节目在每周五“黄金时段”推出以来,观众的关注度持续攀高,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

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何以能够吸引观众?难道仅仅是个“书写”问题?显然,节目中出的一道道汉字听写题,让一些观众不得不给自己贴上“文盲”的标签。对不少离开校园已久的人来说,不只是一些结构复杂、罕见使用的汉字让人写不下来,更有一些笔画简单而“高频”的汉字让人“举白旗”。当然也就有了在“惭愧”之下的“继续看”,或者“兴趣”之中的“娱乐看”。

③并无奢华场面和明星阵容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经问世,便以其益智的清丽身姿和积极的文化情怀,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创下全国收视佳绩。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汉字情结。这样的节目,达到了“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的效果,可以说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

④中国汉字被错“书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对汉字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与载体,提倡正确“书写”,是因为书写是汉字的基本属性,是汉字传播的前提。中华民族文化,绵延数千年,固然不只在文字本身。但那些珠圆玉润、形象饱满、栩栩如生的汉字,若在我们的忽视与冷漠中,慢慢成为历史的遗迹,岂不是有愧于先人一笔一画刻凿出来的古老文明?

⑤说起传承中华文化,大家都认为很重要,很必要。但在行动上,一些人似乎又成为“旁观者”,强调客观原因多,查找自我责任少;等待别人先做的多,自己率先干起来的少;宏观的话说的比较多,具体实事抓的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办者以自身行动,践行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其中有两条启示值得深思。

⑥其一,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坚守与创新并举。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是我们最值得保存和珍惜的文化瑰宝,要弘扬汉字,需能开拓汉字的艺术美。要让汉字进入百姓的生活,进入我们的艺术领域,让人们感到美,感到震撼自己的心。在这方面,我们的媒体不仅有责任,而且完全可以有能力激活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重新焕发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想象力,让汉字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⑦其二,正能量的传播,关键是提高新闻宣传和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时指出:“人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思想文化需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提高群众素养,是宣传思想工作艰巨而重大的使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积累,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通过“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实现提高“软实力”的目的。

⑧传承中华文化,从“汉字”开始。

(文章有改动)

1. 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2.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为什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经问世就掀起热潮?

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题。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门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选自《读者》2014年第3期,有改动)

1.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2.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主要”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⑵解释“蹿红”的含义。

4.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题。

 

张艳霞

①四月,快要高考了,一个双休日,儿子在读书。母亲进了屋,开门关门时,那扇破旧的门,发出吱吱的声音。有点刺耳。儿子皱了眉,说,妈,你干嘛呢?母亲做错了事一般,说,没事,没事,你继续看书吧。

②家里穷。儿子的父亲,常年都在外地干活,给儿子赚未来上大学的学费,回来的次数极少。母亲在家里,干些零活,兼顾着照料儿子。儿子成绩好,是爸妈的希望。

③儿子看了会书,饿了,喊,妈,我饿了,有吃的吗?母亲在屋外,听到儿子的喊声,忙跑了进来,说,有,儿子,你等等啊。一会儿,母亲用碗端来几根晶莹剔透的玉米。儿子摇摇头,有些嗔怪地说,妈,你不是不知道,我不喜欢吃玉米。母亲说,这玉米可好吃了,是……看儿子阴沉着的脸,母亲噤了声,说,儿子,那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去买。儿子想了想说,我要吃蛋糕,那种提拉米苏的。

母亲愣了愣,有些犹豫。这种叫提拉米苏的蛋糕,母亲给儿子买过。那是在儿子生日的时候,是儿子硬拉着她去买的。特别贵。贵得让母亲心疼。儿子看母亲犹豫的神情,说,妈,你到底给不给我买啊?母亲说,行,行,我去买。母亲手里攥着几张钱,匆匆地出了门。提拉米苏买回来了,儿子高兴地从母亲手中抢过。儿子没有注意到母亲脸上的表情,母亲心里在想着,这么贵,这么贵的蛋糕,孩子他爸可得干一天的活才能赚回来啊。

⑤临下午时,儿子看着书,又有了其他的想法。儿子说,妈,回头等考完试,我想到外面去走走。母亲说,行,你走吧,现在不也没把你关住吗?儿子苦笑,说,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等我考试考完了,我想到外地去旅游,旅游知道吗?母亲摇摇头,她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旅游,到外地去就算是旅游吗?那儿子他爸,也算旅游吗?儿子只好给母亲解释,说,妈,旅游呢就是去玩,不是去打工,坐火车,坐飞机去玩,到了那里,还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母亲有些懂又有些不懂,母亲又想,那这可是要多少钱啊?是不是会要很多钱呢?母亲想着,心头莫名地沉了沉。

⑥晚上,父亲的电话来了。母亲喊儿子,说,你爸来电话了,让你听。儿子说,妈,我正忙着呢,还是不听了吧。母亲说,你这孩子,你爸是想和你说两句啊。折腾了半天,儿子还是不肯听电话,母亲只好解释,说,儿子正认真看书呢。父亲笑了,说,没事,没事,让儿子好好学习吧。父亲还说,也就这个把月了,儿子想吃什么,想干什么,你就尽量满足他。母亲就说了买提拉米苏的事儿,好贵。母亲还说了儿子想去旅游的事儿,旅游要坐火车,坐飞机,要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这要好多钱呢。父亲听着,说,没事,没事,我多加几个班,争取把钱赚出来吧。母亲说,别,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啊。父亲说,我没问题的,身体可棒着呢。

⑦后来的一段日子,儿子还是从早到晚的抓紧读书,周一至周五是在学校,周六周日是在家里。有一天儿子回家,看到母亲的眼圈有点红,看到自己回来,母亲又似乎在极力掩饰着什么。儿子说,妈,出什么事了吗?母亲摇摇头,说,没,没什么事儿。儿子哦了一声,就没再问了,儿子又钻进了房间,随手摊开了书。

⑧六月初。结束高考。儿子一脸轻松地从考场走出来时,很意外地在校门口看到了母亲。母亲说过的,这几天因为忙,就没送儿子进考场,更别说来接儿子了。

⑨儿子还没开口呢。母亲说,儿子,妈带你去一个地方。第一次,母亲的口气是那么的不容置疑,儿子的心头莫名地闪过一丝不安。

⑩在那块墓碑前,儿子站定了。儿子看到了墓碑上的照片,竟是父亲。儿子顿时就愣住了,母亲似乎看出了儿子心头的疑惑,说,你爸其实半个月前就离开了我们,你爸是加班加点赚钱累的,才不慎从二十多层的楼上跌落的,你爸临走前交代,他不想影响你的高考,嘱咐我等你考完再告诉你……

儿子一时哽咽,重重地跪倒在父亲墓前。

起风了!

1.请你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标题“风起”有什么含义?

2.下面两个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⑴母亲做错了事一般

⑵母亲愣了愣,有些犹豫

3.“行,你走吧,现在不也没把你关住吗?儿子苦笑”,请写出“儿子苦笑”的内容是什么?

4.文中儿子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如果你是他,你应该怎样做?

5.有人说,就是因为小说中的母亲对孩子一味的爱、一味的付出才培养出对家庭对亲人“冷漠”的儿子。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悉贞良死节之臣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 

⑶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⑷平居无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⑵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要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

(2)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乙】文中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填空。

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⑵感时花溅泪,                

⑶大漠孤烟直,                

⑷星汉灿烂,                

⑸无为在歧路,                

⑹持节云中,                

⑺马作的卢飞快,                

⑻人不寐                

⑼春蚕到死丝方尽,                

⑽巴山楚水凄凉地,                

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非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