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生命的轻重 2005年,我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在丽江组成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

生命的轻重

2005年,我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在丽江组成一支临时团队,计划沿滇藏线进藏。途经梅里雪山,我们在飞来寺停下去转山。

飞来寺海拔3400米,它可以说是朝圣路上最受垂爱的[yì zhàn]  ),因为此处直面梅里十三峰,也是观看日照金山的最佳地点。然而,这里的气候变幻无常,雪雨阴晴全在瞬息之间。如果要徒步游览,那是需要一定体力的,健康的人都未必能坚持下来。

而就在此时,同行一个北京女大学生不经意间嘀咕了一下:“哦!我的腿肿了!”声音不大,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近旁的我出于职业习惯,马上意识到这并非小事,于是问:“怎么会?累了?还是?-?-”女孩并不十分在意,只是淡淡地答道:“没事吧,老毛病了。我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京时几乎每个月都要去输血。

我一下就抬高了声音道:“那你为什么还要到高原来?”要知道,再障患者的血液携氧功能本来就很差,更何况是在高原。女生不敢抬头,嗫嚅道:“到西藏是我的人生梦想,这一路走来,非常开心,就算死在这里也是值得的。”女孩的解释让我不知如何回应,我有些生气。我清楚地知道女孩这样进藏是不行的,于是我当即提出要返回。

我们一行共有六人,两个资深的徒步旅行者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意见:“我们这样的团队本来就是临时组合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她已经成年,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她应该自己回去而不影响别人。”两个广州游客相视片刻后耸了耸肩,表示无所谓。藏族向导扎西面色凝重地同意返回迪庆,说那里有医院。大家争论了很久也没有达成一致,而女生一直沉默着,知识呼吸越发地沉重困难,似乎又感冒了。我迟疑了片刻,决定和向导扎西一起带女孩离开。女孩还有些抗拒,可吃力的呼吸已经让她没有了争辩的力气。

我们轮流背着女生下山,赶回德钦已是黄昏。终于,我们找到一家医院,当时女生已经站不起来了,情况看起来很严重。我扯着嗓子喊了好一会儿,才出来一个中年人,他挽着裤腿,手里拿着螺丝刀,似乎刚才正在修理什么。

“医生呢?”我问。

他说:“我就是。”

我很着急:“这个女生有贫血,现在可能需要吸氧。”

他答道:“我们这里没有吸氧机。”

我抱起女生扭头就走,看来必须要回香格里拉了,女孩几乎毫无知觉,无力地伏在我的背上。我们连夜踏上归途,顾不得疲累,也忘记了特殊环境下自己的种种不适,一路紧赶慢赶地到了当地最大的迪庆自治州医院。值班的是位年纪和我相仿的男医生。

“大夫,我也是医生,这个女生患有'再障',她可能需要吸氧。”

男医生不语,掏出处方纸,刷刷写了几笔,我接过来一看,是吸氧需要的费用----显然,要先付钱才能吸氧。

“同志,那能不能给她查一个血常规?”我又问道。

他不慌不忙地说:“血常规明天早上可以查,下午5点左右可以出报告。”

我一下醒悟过来:这是在藏区!如果是北京,医院一般10分钟就可以出报告,可此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那是一个漫漫长夜。所幸,女孩当夜病情平稳,第二天我们把她送上回丽江的班车,我只记得她隔着车窗的眼神,很复杂。从此再无联系。

之后多年,我一直对那几个医生同行的态度耿耿于怀。

后来,我很多次参加了这样的徒步旅行,走过无人区,登过雪山;我还选修了户外运动课,结识了专业运动员,直到那时我才体会到,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也就是对整个团队的负责以及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在通往珠峰的道路旁,散落着许多逝者的遗骸,后来者经过时莫不心存敬畏。但多年已过,却无人能将他们带回故里,因为,那必将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极端环境下挽救生命是如此不易,但如果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珍惜的人,别人又何苦冒险去保护她呢?我不知道那个女孩后来怎么样了,我也不知道那次经历对于她的影响,我只希望,她一切安好。

[注释]转山:藏族人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是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步行甚至一路磕头,围着圣山,转一圈,或多圈。信徒们相信绕神山转可以清洗一生的罪孽,转山朝圣者年年不断。

1.请根据拼音,在第2节划线句的括号中写上正确的词语。

它可以说是朝圣路上最受垂爱的[yì zhàn] (    )

2.有人认为,文章第2节和后文情节的展开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你的意见是:                         

3.请仔细阅读文本,填写表格,理清“我”从知道女孩腿肿到送女孩去医院这一过程中的一系列内心感受。 得知女孩腿肿时 了解女孩身体状况后 团队意见不一时 到第一家医院 到第二家医院

“我” (1) (2) 迟疑片刻后坚决下山 (3) (4)

4.第17节划线句“我只记得她隔着车窗的眼神,很复杂”,请结合全文,尝试分析女孩当时“眼神复杂”的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1)           (2)            

5.对于文章相关主旨的分析,以下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对文章中宁愿付出生命也要实现进藏梦想的由衷敬意。

B.表达了对文中两位同行医生冷漠对待危重病人的极端不满和指责。

C.告诉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也是对团队的负责及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D.表现了对旅行团队在危急关头缺乏集体合作意识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1.(2分)驿站 2.〈4分)不能删去。〔1分)这一节写出了此地自然环境多变,徒步旅行对身体有要求,为下文女孩的突发状况做铺垫。(环境1分,身体1分,铺垫1分)。 3.(8分,每空2分)担心?生气?着急?无奈(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 4.(6分,每点3分)为自己没能实现进藏的梦想而感到失落;为自己给团队 带来麻烦和负担而感到内疚;^对“我”和向导扎西放弃旅行送她回丽江心存感激;(豹对自己有病却执意进藏以致病重感到后怕和后悔;^因为生病不得不 离开的无奈和不舍。(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5.(3分)C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突出天气的变化无常,徒步旅行对身体有要求,为下文写女孩的突发状况做铺垫。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根据情节发展在文中可以找到提示性词语,如“生气”“ 着急、无奈”,文中有原词的尽量用原词。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女孩明知自己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但还是坚持去西藏爬雪山,“到西藏是我的人生梦想,这一路走来,非常开心”,但最终还是没去成,却给大家带来不便,因此女孩的眼神里既有抱歉又有不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在听到女孩的解释进藏理由时,“我”的反应是“蒙”,并无敬意可言,而结尾 更是对女孩举动进行反思,因此A选项不准确;对第二位医生的账单心有不满,但同时当地条件的简陋也是现实,虽然有一段时间对两位同行“耿耿于怀”,但从结尾 可以体会到作者并无指责之意,且选项中“极端”一词也不恰当,所以B选项不准确;虽然在商量如何解决女孩腿肿问题时,团队里意见不一,但作者对此并没有不 满,而且结合结尾可知,这样临时组合的徒步旅行,风险要各自承担,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因此D选项也不准确。故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

“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

当下,“大数据”是个时髦词,一会用大数据分析这个,一会用大数据建构那个。似乎大数据无所不能。其实大数据就是一个大到用现有的技术无法处理的数据库,真正能够分析大数据的,一定是专业领域的大师,而非寻常众生。我感兴趣的倒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概念,那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

小数据就是个体化的数据,是我们每个个体的数字化信息。比如我天天都喝,突然,有天喝完酒了胃疼,那么这天和之前的每一天有何不同?原来,这天喝的酒是个新牌子,可能这就是导致胃疼的原因。这就是我生活中的“小数据”,它没有大数据那样浩瀚繁杂,却对每个人的个体至关重要。

第一个意识到“小数据”重要性的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德波哈尔•艾斯汀。艾斯汀的父亲去年去世了,而早在父亲去世之前几个月,这位计算机科学教授就注意到老人在“数字社会脉动”中性号异常——他不再发送电子邮件,不去超级市场买菜,到附近散步的距离也越来越短。然而,这种逐渐衰弱的状态,在医院的心电图中是看不出来的,这个90岁的老人在检查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异常。可事实上,追踪他每时每刻的个体化数据,他的生活其实已经明显发生变化。这种日常小数据带来的生命讯息的警示和洞察,启发了艾斯汀,他发现小数据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医学证据,它是唯一的“your row of their data”(他们数据中属于你的那行数据)。

也许人们都知道,大数据将改变当代医学,譬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等,不过由个人数字跟踪驱动的小数据,同样可能为个人医疗带来变革,特别是当可穿戴设备更成熟后,移动技术将可以连续、安全、私人地收集并分析你的数据,这可能包括你的工作、购物、睡觉、吃饭、锻炼和通讯,这些数字追踪将得到一幅只属于你的健康自画像。

                    譬如我们可以分析年老父母的集成数据,用于比较不同的医学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想要确定适合自己的服药剂量,就可以通过数字跟踪数据前后比较,了解不同剂量的药物对自己日常功能的影响;对于慢性病、抑郁症、记忆力衰退等病症,日常活动变化的数据同样非常重要。长期以来,攻克癌症一直使人们的梦想。肿瘤细胞的DNA引起不同的癌症病人非常不同的变化,大致相同的基因变异只占患者的10%。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个肿瘤,其细胞的变异也可能是不同。所以,利用患者的数据进行个性化的癌症治疗,不是“对症下药”,而是“对人下药”。这些个性化的治疗都需要记录和分析个人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所以“小数据”也可以有大作为的。

有人说,个人小数据汇聚起来不就是大数据了吗?从大数据里面取出相关的小数据就可以了吗?其实不然,小数据是隐私的,不能共享的,而且它是动态的变化的,着些特征使得小数据不能与大数据混为一谈。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数据就不重要,在医学上发现某种疾病治疗的一般规律都离不开大数据。也就是说,依靠大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或普遍现象,而用小数据小数据去匹配个人,表现个性化特点。不过,大数据流行,大家就只谈“大数据”,这显然不是做学问该有的态度。            

(文章有改动,作者闵应骅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根据上下文文意的连贯,以下填入第5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A的确,小数据可以在很多研究领域中完全替代大数据。

B那么,运用小数据进行研究到底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呢?

C那么,小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少研究的可能性呢?

D那么,小数据和大数据到底哪一个的作用个更突出?

2.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个体而言,大数据太过繁杂,小数据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B.第3节以艾斯汀父亲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个体化数据因无法检测而在医学上价值不大。

C.根据第5节所列的数据可知:肿瘤细胞在癌症病人体内发生基因变异的可能性并不大。

D.第7节告诉我们:大数据远比小数据重要,因为借助它能够发现疾病治疗的规律。

3.联系上下文,第5节中加点词语“对症下药”是指           ,而“对人下药”则是指

                 

4.结合文本,判断下列不属于“大数据”的一项是(      )

A小明具有A型血做任何事情都条理分明、十分细心认真的特点。

B感冒一般鼻塞、喷嚏、头痛、咳嗽、咽喉红肿等明显症状。

C小宝宝一般4到10个月开始出牙,最晚2岁半出齐全部乳牙。

D为了怡情养性,小红以一杯绿茶代替了原来每天喝的咖啡。

5.上文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小数据,那么题目能否改成“小数据”呢?请作出判断并简述两点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管仲束缚①,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②封人③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④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⑤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⑥,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束缚:被捆绑。②绮乌:城邑名。③封人:防守边疆的人员。④适幸:恰好侥幸。○5且:将。⑥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任命有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⑴自鲁齐(    )       ⑵乌封人跪而之(    )

2.对句中划线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假如)恰好齐国侥幸没有灭亡,反而大有用途。

B(假如)恰好你到齐国幸免一死,并且可以被利用。

C(假如)恰好齐国侥幸没有灭亡,并且可以被利用。

D(假如)你到齐国幸免一死,并且被齐国任用。

3.结合上下文,封人暗地里问管仲“将何以报我”,可见他是个             的人;而管仲用“我何以报”来回答封人,表现他                  的美德。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孔孟论学(节选)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 告子上》)

1.选文作者孟子是     时期      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小题】孟子所说的关于奕秋的故事,意在告诫齐宣王:           。后来从以上节选部分还延伸出以个成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是指          (人名)。

2.下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揭示的哲理最相似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人新人赶旧人。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查看答案

默写

1草枯鹰眼疾,                   。(《观猎》)

2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八百里分麾下炙,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