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芦花荡》作者是孙犁,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新闻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永垂不朽 丰功伟绩 晨曦 荻港
B.眼花瞭乱 月明风轻 能耐 悠闲
C.名负其实 获益匪浅 佛晓 地窖
D.不可明状 荡然无存 荒谬 鞠躬
下列加横线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dāng) 赃(zāng)物 仄(zè)歪 箱箧(qiě)
B.张皇(huáng)失措 提 (tī) 防 阻遏(è) 晨曦(xī)
C.负隅(yú)顽抗 寒噤(jìn) 瓦砾(lì) 疟子(yào)
D.转弯抹(mō)角 溃(kuì)退 憎恶(wù) 瞥见(piě)
大作文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胸中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小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
张维加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没有择过校,也没有上过课外班。2004年,他以全市第一名的中考成绩进入杭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时,他就获得了保送北大元培学院的资格。大学期间,张维加在权威杂志上发表27篇论文。毕业后,他直升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又因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他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吸收为会士。
父亲张云东说:“孩子是自由的小鸟,你不给他空间怎么行?但宽松并不意味着不闻不问。”母亲孙秀红说:“养成好习惯,整个读书阶段家长和孩子都会很轻松。要让孩子多看书,书读得多了,他就有了自己对事件的见解。”
成长需要牵挂,也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尊重孩子的天性,关注孩子的兴趣发展;养成好习惯,使学习成为自觉行为,这才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张维加的成长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出你的感悟。(不少于100字)
宗月大师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庙里。庙不甚大,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者,供桌上摆者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我拜了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挡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到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1.从全文看,宗月大师给过“我”哪些好处?
2.宗月大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2)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4.怎样理解“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这句话?
5.文章通篇以“刘大叔”来称呼宗月大师,直到最后才点明“他是宗月大师”。请分析作者怎样写的意图。
6.概括本文读后的感受,必须用“不仅……而且……更……”这组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