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

请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②字数600 字左右。

③写作文前先进行构思,按要求拟写作文提纲,然后审核,修改提纲,最后再成文

 

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 我从小到大都十分讨厌做家务事,甚至有时连自己的房间都不打扫,以致于我的爸爸每次走进我的房间都会大声说:“啊,狗窝!” “切,无聊。”我扭头不看他,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于是,每次都是我的妈妈来帮我打理这儿,整理那儿。偶尔她也会说我两句,但面对我无所谓的态度,也只是笑笑而过,像是一点都不担心我的样子。 这天的阳光十分温暖,一扫前几天下雨的灰暗。金橙色的光芒毫无遮拦地自天空而下,天似是也被染成金黄;迎着太阳,却也不觉燥热,说实话,我十分喜欢这样的天气。 忽而,一缕缕细小而鲜明的灰尘随着晚饭熟悉的香味自二楼的窗户飘然至我眼前。那灰尘在阳光的照射下而原形毕露,雪花一样的飘落,翻转,上升,又飘落。我下意识地捂住了口鼻,往上一看,原来是妈妈在窗台上收被子呢。她的身影十分忙碌,但在窗纱的遮掩下却又看得不十分真切。 我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快步上楼。 刚放下书包,就发现自己的床上摆着两张刚收下来的被子。 “哦,回来了。正好,把自己的被子叠一下。”妈妈好像很匆忙,见我回来就简单地吩咐一下,然后快速跑向厨房。我自顾自地拿出作业,轻声道:“不要。” 妈妈办完事,见我趴在书桌上做作业做得起劲,但床上的棉被还是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我的身子微侧:“太重了,我叠不动。”妈妈微笑着走过来,掀起被子的一角:“没什么。就是,复习得还好吧,有把握考上启黄吗?上学习的考试成绩可不理想哦。” “还好吧。”我转过身来。 回应我的是一阵掸被子的声音。 我又回过头来,只见妈妈双手捏着两个被尖,使力一抖便将被子抖平了;她又走到床的右边讲右侧的被子折叠过去,一次不成,又叠一次,然后细细地整理好被角;见不均匀,又往对边轻扯。左侧的被子,亦是如此。妈妈又将两头的被子对折,再对折......她的神情,似是一种放松的轻恬,有些单薄的身躯和厚重的棉被,给人一种强烈的违和感,但她好像自己什么都没干过似的。那眼中茶水般沉静的眼眸,给人一种十分的安全感;唇边的那抹微笑,似乎未曾变过······ 我忽然想到,曾几何时,妈妈也仔细地为我叠着被子、细心地为我准备好翌日的的服装、耐心地帮我整理杂乱的书籍······ 就是这个陪伴我12年的女子,我的妈妈。 我转过身,捏起笔,心中满是暖暖的甜蜜。 “做认真一点,不要求快,要有质量。”耳边又传来妈妈细心的叮嘱。夜,我伴着阳光入睡。那来自太阳的香深入肺腑,混入我的梦中。 妈妈的日记本上写道:为了孩子,放手去爱。 禁锢是一种爱,放手,则是一种深沉的守望,亦是一种深入心田的爱。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文题内容可知本文要写记叙文,“那一刻”指某一时刻,在所叙事件中表现出来,即用细节描写,写出“那一刻”的感人的情形。“几分”是表示程度之深,在文中要充分的运用抒情的方法表达“几分”的重量。“甜蜜”是文题的题眼,即指一种美好的感觉,或“幸福感”或“快乐感”或其他,而这种“甜蜜”的感受或来自自己对身边事物的主观感受,接触到美好的事情,比如读到一本好书,获得知识,比如得到别人的帮助,走出了困境,比如受到别人的无私的关怀,让心灵温暖,而这些都要通过事例来表现。“在心头”即指切身感受,或沉蕴心间,可以写过往美好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甜蜜”依旧留在“心头”,可以写即时发生的事情,“甜蜜”的感觉涌在“心头”。写一件事,即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如果从多个角度来选生活的片段,用排比段的形式表现生活中时时“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就是一篇很好的抒情散文。文章最后若通过议论抒情的方式把文章引申“学会品尝生活中的甜蜜”,那文章更有亮点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题。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遗产,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为正确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底蕴,热爱并传承中华汉字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引导学生正确识记汉字,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之美,学校决定开展“中国梦,我爱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围绕这次活动主题,你们小组准备确定什么选题?请列举四个有价值的选题

2.学校准备开展一次“汉字听写大赛”,你们班推荐你和李明一起参加。李明同学却说:“马上要期中考试呢,还不如多做两个数学题,得分快多了。再说‘汉字听写’在语文考试中分数又没有多少分,完全没有必要参加这样的活动。”想起这次活动的目的,你这样劝说他: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善良的种子》,完成题。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四十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来源学#科#网Z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返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再摸口袋时,那张100元的票子已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翻遍所有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他眼前一阵发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人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突然听到车下响起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一季的庄稼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车下不停地哭诉,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了趟厕所,就这一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说着说着就呼天抢地大哭起来。车上的人纷纷对这个女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人缺德,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怎样,先上车再说吧。”父亲来到车门口,不停的劝说那个女人,早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递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女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女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一个劲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目睹了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每一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⑾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它们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根据文章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  → 父亲的钱被偷  → (           )  → 父亲及乡邻把种子匀给女人 → (           )

2.文章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描写手法的运用,品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急得满头大汗,翻遍所有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他眼前一阵发黑,差点晕倒过去。

4. 标题“善良的种子”中的“种子”有几种含义?请一一阐述出来。

 

查看答案

回忆课文《心声》的内容,京京为什么那样喜欢朗读《万卡》,并且能把《万卡》读好?

 

查看答案

填空。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卧薪尝胆》,完成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国,乃苦身焦思,置胆坐,坐卧即仰胆,饮食尝胆也。曰:“忘会稽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勾践     反:同“返”,返回。         B焦思    苦身:使身体劳苦。

C饮食尝胆也     亦:也                      D忘会稽之耻邪    女:子女。

2.对下列加横线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置胆              ②今者臣来,见人大行

③女忘会稽耻邪        ④我欲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下列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勾践以尝胆自励,表示不忘记曾经的苦痛。

B勾践面对严峻的现实,被逼无奈,才“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并非出自真心。

C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了吴国,雪洗了耻辱。

D“卧薪尝胆”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请把上文中划线的语句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⑵此何遽不为福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