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与赏析 城市绿墙 宋淑运 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

说明文阅读与赏析

城市绿墙    宋淑运

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可以减少噪声和降低空气污染程度,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②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③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00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离马路必须超过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1.文章第②段画直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

答:                                                                       

2.第③段“这个600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中的“多”字为什么不能去掉?

答:                                                                       

3.从全文看,“绿色围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回答。

答:                                   

 

1.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围墙的实际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多”一词,表明新加坡国家的面积不止600平方千米,略微超过这一数据。如果删除“多”这一词,意思就变成了新加坡的面积一定是600平方千米,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美化 环保 【解析】 1. 试题分析: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从答题方法来看,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类:(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此处列举实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围墙的实际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主要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美化 、环保”特征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与赏析

圯①上老人

良②尝闲,从容步游下邳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摘自《史记》)   【注释】①圯(yí):桥梁。②良:张良。

1.下列句中的“以”与“父以足受” 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跪而拾之以归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考虑到对方岁数大了,张良起初才没有对他提出无理要求时打他。

B.老人一共考验了张良五次,只有第五次时,老人才感到满意。

C.老人将《太公兵法》给张良后,坚持当面讲解,张良获益匪浅。

D.文段想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忍让、守信是成就大事业必不可少的品质。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谓良田:                       ②因长跪之:                  

③喜曰:“当如”:               ④与老人               

4.翻译下列句子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查看答案

诗歌阅读与赏析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下列对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一个“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羁思的凄凄,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

B次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

C诗的三、四两句是物象构成之境,描写了秋天雨后花尽、落叶满庭的景象。

D.诗思的触发、诗篇的形成,往往是我与物、情与境交相感应的结果。此诗正是一首情境交融的佳作。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乱”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1)尽管“朋”“友”两字各有所指,后来人们往往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指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人。

(2)“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两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两个人握手的意思。

(3)这里的“朋”“友”已不分彼此,互为一体了。

(4)“朋友”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A.(2)(1)(3)(4)                        B.(4)(2)(3)(1)  

C.(2)(1)(4)(3)                        D.(4)(2)(1)(3)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奇迹。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情了人生的真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