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

课内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战国策》一书由          时期              (人名)编订。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视之(                           (2)我也(       

(3)王之甚矣(        )               (4)能讥于市朝(        )

3. 邹忌既然要和齐王谈论国家大事,为什么却从“与徐公比美”的家庭琐事入手而不直接切入主题?

4. 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句式整齐,体会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也如威王一样,会被某种因素所困扰,被某些现象所迷惑。面对这样的困境,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渡过难关?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1.西汉 刘向 2.①通熟仔细 ②偏爱 ③蒙蔽 ④指责过失 3. 因为“与徐公比美”是生活中较为生动的事例,很容易让人理解,吸引齐王之后再谈国家大事就顺理成章,容易让人接受。 4.这里运用了排比句,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强调齐王所受蒙蔽源于三个原因,以引起齐王注意,进而思考邹忌谏言观点,承接上文邹忌所受蒙蔽,自然引出下文齐王纳谏的改革效果。 5.围绕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多多听取他人有益的建议两方面谈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蔽”形容词用作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类比手法,通过“与徐公比美”生活中较为生动的事例,很容易让人理解,吸引齐王之后再谈国家大事就顺理成章,容易让人接受。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此处强调齐王所受蒙蔽源于三个原因,以引起齐王注意,进而思考邹忌谏言观点,承接上文邹忌所受蒙蔽,自然引出下文齐王纳谏的改革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积累与运用

(1)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2)□□□□□□□,自身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柳永《凤栖梧》一词中,表现出作者的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的诗句是:

□□□□□□□,□□□□□□□。

(5)刘雨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名句是:

□□□□□□□,□□□□□□□。

(6)《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春天到来后江水上涨,风顺帆悬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ī                                          

手足胼(       前(    )后恭    鸿(    )之志    灵(    )一点通

qiè                                                cuì

提纲(    )领  利(    )熏心        )旅        鞠躬尽(   

 

查看答案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亲人、朋友、老师,甚至陌生人的无私关爱和热忱帮助,使我们的成长轨迹悄然发生着改变。

请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改变”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①站在城北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②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③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嘛只用一只手?不过,老杨的摄影技术非常好,虽然他用一只手在摄影,但一点也不影响拍摄效果。为此,我还跟着老杨学习摄影。

④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不知怎么的,一段时间后的一天起,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不明白为什么老杨要这样做。后来,领导找他谈话,让他注意形象,可他依旧如此。最后,领导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走的时候,大家都有些舍不得,毕竟老杨为人不错。

⑤不久,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每次都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有一次,县残联的人来到店里要给他办残疾证,说有残疾证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可老杨硬是不让办理,搞得人家莫名其妙,结果悻悻而去。

⑥我越发好奇。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不方便,店面也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来来往往的客人比别的店面还要多一些。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⑦日子像流水一样不急不慌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与他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大饱口福。”

⑧既然如此,我听从了老杨的建议。老杨马上给家里打了电话,让家人多准备几个菜。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⑨天哪,孩子的右臂怎么了?老杨为何也要这样?这一连串问题闪现在我脑海里……

⑩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感同身受,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了两个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跟我妈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1.“我”是文章中的线索人物,请抓住“我”的情感变化,仿照示例,在空白处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纳闷好奇——(          )——(          )——大吃一惊——(          )

2.说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好在哪里。

(1)店面也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来来往往的客人比别的店面还要多一些。

(2)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美味的佳肴。

3.文章第⑩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藏起来的右手”含义的理解。

 

查看答案

示例: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弘清泉,为我洗去疲惫;母爱是一弯明月,为我照亮迷茫

仿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