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是说,上山虽然费力,大不容易发生危险;下山虽然省力,但却容易失足跌入山下。其实,这简单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4.字数不少与700字
文言文阅读。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②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故有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⑶,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沽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然驽下不习金戈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矫制,假传帝王的命令。②专:自作主张。(3)臧:储备 ④便宜,利益、好处。
⑤横草,使草倒下。
1.解释划线词语。
①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 属( )
②还,奏事,徙为太常丞 徙:( )
③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 辞:( )
④乃遣军使南越 使( )
2.翻译文句。
①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②然驽下不习金戈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③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3.谈谈你对终军此人的评价。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吗?”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吗?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
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续写的句子要从正反两面谈。②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老年人固然有不少"蒲柳之姿,望秋先殒",但也有不少是"松柏之姿,隆冬转茂"的;
青年人____ _____ 。
关键在于怎样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年龄,对待生活。
填写诗句。
①蒹葭萋萋, 。 , 。(《诗经 蒹葭》)
②《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战前紧张局势的诗句是: , 。
③赞曰:“ , ”(《五柳先生传》)
④《醉翁亭记》中表明“言在此而意在彼”之意的文句是: , 。
⑤明月楼高休独倚, , 。(《苏幕遮》范仲淹)
⑥怀旧空吟闻笛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完成18—20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的象征意义是( )
A.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
B.敦煌艺术的文化遗存
C.历史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
D.祖祖辈辈的美好希望一再失落
2.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于象征意味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第二节重写实,写出了人们中国人民贫穷的境遇。
C.第三节中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喻思想解放的艰难,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四节中“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两句,写“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
3.对诗中“我”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作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
B.华夏儿女
C.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
D.新时期,中国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