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感恩之心,感谢有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曾给我们关心、帮...

“感恩之心,感谢有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曾给我们关心、帮助和鼓励,使我们鼓起了的勇气,充满信心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些,我们都应该铭记,应该感恩。请以“谢谢你,我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不少于600字。

 

谢谢你,我的朋友 每一次的站起,因为有你帮助;每一次的奋进,因为有你的鼓励;曾经多少次地在心底呢喃:朋友! --------题记 人生如同大海充满急滩险流,考验着进取的心.忘不了每一次跌倒时,你送来的问候;忘不了每一次成功时,你送来的祝福;忘不了! 少年的我们如同初见光明的、在黑暗中沉睡的巨人,喜欢将自己伪装得无坚不摧,自以为拥有一身傲气和勇气就可以独闯天下,不久便尝到了狂妄的代价,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亲切的话语,抬起头,印入眼帘的是那张亘古不变的脸和依然如昔透着关心和安慰的神情.这一刻我读懂了朋友的意义,悄悄在心底补上一句:我亲爱的朋友! 初次尝到成功滋味的我们,感觉有光环在身边环绕,总喜欢不时回味成功那浓浓的味道,殊不知自己已经停下了探索的步伐.空气是种不错的介质,给我们传送来朋友温馨的提醒.没有春风的柔弱,没有北风的凛冽,却能在你的心里漾起涟漪.于是清醒了,开始策马常追.这一刻,明白了朋友的价值,一句“谢谢你,朋友”缓缓地在心里流淌. 友谊是一杯香茗,芬芳四溢;友谊又如一片薄荷,让你神清气爽.友谊不一定会华贵,但一定会真诚,给予你不可替代的养份. 朋友!心里的感激无需更多言,却也道之不尽! 因为有你陪伴,前进的路上不再有寂寞和忧伤; 因为有你的陪伴,一路上都充满鸟语花香; 生活因你而精彩,生命因友谊而缤纷!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审题目里的关键词,“谢谢你”说明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心里充满感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写,后面可以补充的词语很多,人物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写作时,事件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要选择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触动你心灵的事件来写,中间可适当穿插议论,是文章中心突出,结构要注意详略得当,构思尽量做到新颖。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清明节来临之时,人们都要为革命英烈和逝去的亲人举行纪念活动。

今年的清明节又将来临了,某校九(1)班准备开展举办一次“文明祭扫,拒绝塑料祭品”主题班会等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以班长(主持人)身份在主题班会上讲一段简短的开场白(100字左右)

2.围绕“文明祭扫,拒绝塑料祭品”这个主题,你认为还可以开展哪些教育活动?

3.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

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第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引用孟子的话起了什么作用?

3.文中用作论据的三个事例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给文章补充一个事例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游石钟山记  季羡林①

⑴幼时读苏东坡《石钟山记》,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敢梦想,自己能够亲履其地。今天竟能于无意中来到这里,真正像做梦一般,用金圣叹的笔调来表达,就是“岂不快哉!”

⑵石钟山海拔只有五十多米,摆在巍峨的庐山旁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山上建筑却很有特点,在非常有限的地面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今天又修饰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从山下向上爬,显得十分复杂。从怀苏亭起,步步高升,层楼重阁,小院回廊,花圃清池,佛殿明堂,绿树奇花,翠竹修篁,通幽曲径,花木禅房,处处逸致可掬,令人难忘。

⑶这里的碑刻特别多,几乎所有的石头上都镌刻着大小不同字体不同的字。苏轼、黄庭坚、郑板桥、彭玉麟等等,还有不知多少书法家或非名家都在这里留下手迹。名人的题咏更是多得惊人,从南北朝至清代,名人咏石钟山之诗多达七百多首。从陶渊明、谢灵运起直至孟浩然、李白、钱起、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文天祥、朱元璋、刘基、王守仁、王渔洋、袁子才、蒋土铨、彭玉麟等等都有题咏。到了此地,回忆起将近二千年来的文人学士,在此流连忘返,流风余韵,真想发思古之幽情。

⑷此地据鄱阳湖与长江的汇流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几次激烈鏖兵。一晃眼,仿佛就能看到舳舻蔽天,烟尘匝地的情景。然而如今战火久熄,只余下山色湖光辉耀祖国大地了。

⑸我站在临水的绝壁上,下临不测,碧波茫茫。抬眼能够看到赣、皖、鄂三个省份,云山迷蒙,一片锦绣山河。低头能够看到江湖汇流,扬子江之黄与鄱阳湖之绿,泾渭分明,界线清晰,并肩齐流,一泻无余,各自保持着自己的颜色,决不相混,长达数十里。“楚江万顷庭阶下,庐阜诸峰几席间”,难道不能算是宇宙奇迹?我于此时此地极目楚天,心旷神怡,仿佛能与天地共长久,与宇宙共呼吸。不由得心潮澎湃,浮想不已。我想到自己的祖国,想到自己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勤奋劳动,繁殖生息,如今创造了这样的锦绣山河万里。不管我们目前还有多少困难与问题,终究会一一解决,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真有点手舞足蹈,不知老之将至了。这一段经历我将永远记忆。

⑹我游石钟山时,根本没想写什么东西。有东坡传流千古的名篇在,我是何人,敢在江边卖水,圣人门前卖字!但是在游览过程中,心情激动,不能自已,必欲一吐为快,就顺手写了这一篇东西。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没有能在这里住上一夜,像苏东坡那样,在月明之际,亲乘一叶扁舟,到万丈绝壁下,亲眼看一看“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亲耳听一听“噌吰②如钟鼓不绝”的声音。我就是抱着这种遗憾的心情,一步三回首,离开了石钟山。我嘴里低低地念着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我心中吟成的两句诗:“待到耄耋③日,再来拜名山”,我看到石钟山的影子渐小渐淡,终于隐没在江湖混茫的雾气中。

1986年8月6日七十五周岁生日,写于庐山九奇峰下

注:①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②噌吰,读chēnghóng,象声词,指钟鼓声、喧嚣声等;③耄耋,读mào dié指八十岁的老人,通常泛指年纪大的人。

1.这篇游记主体部分写的内容是什么?其中作者着重写了哪类景观?

2.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深刻含义。

3.简要分析文中开头和结尾的特点。

4.结合这篇文章内容,谈谈国学大师季羡林游石钟山时的感受和心情。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                           ,蜡炬成灰泪始干。

(2)会当凌绝顶,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表现出渴望报效国家,为国立功心情的句子是:

                                           。”

(6)人们常常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                                      ”来表达临危受命,极力效忠之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陶侃故事二则

性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④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①:读kǎn即陶侃,晋朝江西鄱阳人,出身贫寒,由督邮做到大将军;②军府:即军中府中。

检摄:检查管理;④聊:略微的意思。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B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C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D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语(       

(2)田(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陶侃是个怎样的人?

5.分别用一句话说说你从上述两则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