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1óng(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入的词语。
qiáo cuì( )
cōng lóng( )
2.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综合练习(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出租车公司的女老板要创办一家房地产公司,他特意请自己的语文中学老师为公司命名。老师接到这个任务后,将其命名为‘易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请你就上面这几句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明“易安”这一名称蕴含的意义:
2.“易安”又使你联想到哪一位诗人:_____
3.改正文中一个病句:
下列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文中“我”即凡尔纳,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
C.《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D.凡尔纳的小说如此动人,在于它们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潇洒是一道kè shǒu( )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nèi hán( )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种悠闲的潇洒。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kè shǒu( )
nèi hán( )
2.请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 5分,至少用上其中的三个,且语言流畅,表达效果好给满分)
风景 包罗万象 清静 豪迈 悠闲
默写或根据提示填空。
(1)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4)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 。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不是曾经让你受到过触动?比如:一次成功或失败的考试,一次故地重游,偶遇一个经久难忘的人……请以“那一次, ”为题,记叙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穿插一些议论。
要求:补充完整题目;除诗歌外;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