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传颂不衰的名句,试赏析这句诗好在哪里?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采用夸张、对偶修辞,不但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突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写出修辞计1分,答出作用计2分,共3分) 2.思念家人,忧国忧民(每答出一方面计1.5分,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此句运用采用夸张、对偶修辞,“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字阅读与理【解析】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卑鄙)

B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C弗敢也(独占)

D望其旗(倒下)

2.下列句子中 “以”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必以分人

C可以一战        D必以情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勺之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本文阐述了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C曹刿高超的指挥才能表现在: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D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阅读全文,你认为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1.《春草》文学社打算开设一个“校园作家”栏目,目的是“展示学生佳作,培养未来作家”。编辑部为该栏目写了一副对联作为推介词,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展示篇篇佳作

下联:芳草谱志,                 

2.多读书,读好书,会受用一生。请你写一段话,运用排比或比喻修辞手法,向班上同学发出多读书、读好书的倡议。(50-1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马克· 吐温曾因规劝一个乡绅不要再糟蹋文学而被关进牛棚。后来,这个乡绅又请马克· 吐温来指点他的新作。马克· 吐温翻阅了一下,二话没说,直往牛棚里跑。乡绅急切地追问:“你到哪里去?”马克· 吐温答道:“到牛棚去啊!”

  马克· 吐温说“到牛棚去啊!”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应用文写作:

   下面是春晖中学校团委的一则通知,文中有两处错漏,请指出并修改。

通知

为纪念“五四”青年节,校团委决定组织一次歌咏比赛,请各班文娱委员于明日下四点准时参加会议,讨论比赛相关事宜。

                                                    2015年4月5日

学校团委会

文中的错漏及修改:

1)                                                    

2)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

3)诸葛亮《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4)好的学习方法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孔子早就告诉了我们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他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