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 石头里有只会飞的鹰 ①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

阅读下文

石头里有只会飞的鹰

①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

②这个回答很有哲理。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它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达尔文本酷爱自然,但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父命,就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鲁迅先是选学地质,后又学医,当把这两层都剥去时,一位文学大师就出现了。物各有主,人各其用,顺之则成,逆之则败。

③每当我看杂技演出时,总不由联想一个问题,人体内到底有多少种潜能。同样是人,你看,我们的腰腿硬得像个木棍,而演员却软得像块面团。因为她只要一个“软”字,把那些无用的附加统统去掉。她就是石头里飞出来的一只鹰。

④好画,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色彩;好歌,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音符;好文章,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废话。一个有魅力的人,是因为他超凡脱俗。超脱了什么?常人视之为宝的,他像灰尘一样地轻轻抹去。

⑤居里夫人得了诺贝尔奖,她将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在地上玩。爱因斯坦是犹太人的骄傲,以色列开国,想请他当第一任总统,他赶快写信谢绝。他们都去掉了虚荣,舍弃了那些不该干的事,留下了事业,留下了人格。

⑥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算加法比算减法多,总要把一只鹰一层层地裹在石头里。欲孩子成才,就拼命地补课训练,结果心理逆反,成绩反差;想要快发展,就去搞“大跃进”,结果欲速不达;想建设,就去破坏环境,结果生态失衡,反道报复。何时我们才能学会以减为加,以静制动呢?

⑦诸葛亮说“宁静致远”,当你学会自己不干扰自己时,你就成功了。老子说“无为而治”,当社会能省掉一切可以省掉的东西时,这个社会可能更健康更美好。

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从论证角度分析选文第⑥自然段的作用。

 

1.我们应学会舍弃,发挥长处 ,才能取得成功。 2.选文第⑥自然段从反面论述了一味增加而不懂得舍弃造成的后果,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针对性。 【解析】 试题分析: 1.1】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解答本题就要根据作者对“石雕的鹰、达尔文、居里夫人、杂技……”记性分析,结合文中“当社会能省掉一切可以省掉的东西时,这个社会可能更健康更美好。”等的表述来分析从不读书的严重后果这方面来概括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抓住此段段首“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算加法比算减法多,总要把一只鹰一层层地裹在石头里。”,了解本段内容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作用,从反面论证的角度作出评价。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1.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2.结合文意,说说下列句子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 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查看答案

阅读诗词完成题目。

樵夫词

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 · 董文炳传》)

1.下列句中加横线“以”“县以民蚕麦偿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物喜,不己悲

B.祭尉首

C.固怪之矣

D.皆美于徐公

2.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C.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诸幼弟夫人        

②后当       

③计与贷家         

④皆文炳求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②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B《水浒传》中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还是被李逵杀了。

C《西游记》中,在流沙河,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大战,孙悟空和哪吒从旁相助才制伏对手,卷帘大将皈依玉皇大帝,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在众神的帮助下,取得芭蕉扇,师徒顺利通过了火焰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