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其中,有些人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丰富。林冲即是一个典型人物。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述林冲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林冲逼上梁山前,妻子遭人调戏,自己被人设计误入白虎堂而获罪,依然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直到被逼上绝路,上梁山后变得精明果敢,凶狠泼辣,火并王伦,成为一名猛将。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注重平时名著阅读的积累,了解作品有关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

蟹蝴蝶

孔明珠

今天买回一篓阳澄湖大闸蟹,其中有一个雄蟹特别大,如果爸爸在,一定是他吃,爸爸会吃这只大蟹。这只大蟹的大脚钳非常男人,长满了黑色长毛,威风凛凛,耀武扬威。

爸爸是写文章当编辑的人,他很会生活西北风一刮,我们家会装上厚厚的门帘,爸爸的书房中央架起了取暖的火炉,铝皮管子长长地伸上天窗,拐个弯通到户外。一切就绪之后,吃蟹的事情就摆上了日程。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过去,文革还没有到来那短暂的时期,我们家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那时候我10岁。

有一天,西北风猛烈地刮起来了,把窗户吹得哗哗响。爸爸从外面回来透着不同往常的急促和兴奋。今晚吃蟹!爸爸呼着热气除掉大衣,吩咐洗蟹上笼,清蒸十分钟。有人找出生姜,刮皮,先切成细丝然后剁碎,放在小碗中,用镇江醋和绵白糖调好。其他四五个小菜也端上桌了,躲在家里各个角落的哥哥姐姐闻讯而来。

爸爸拇指在蟹盖中央一按,法海和尚连带着一大块蟹黄被端了出来,法海和尚坐镇在蟹的胃里面,小心剔下胃四周的蟹黄送入口中,第一口,暴鲜!如果这是只好蟹,膏腴必定丰满,蟹壳角落一定还有很多精华。

随后,爸爸拔下一个蟹脚尖,用那弯钩在蟹身中间寻找,果然,被他挑出一个白色的五角星,爸爸说,此物最寒,坚决不能吃。不能吃的东西还有蟹的肺,长在两边灰灰的海绵状条须。好了,爸爸双手横握蟹脚,用力一掰,左右两半蟹身上各顶着一坨金黄色的精华。屏息静气,往下到姜醋中蘸一下,送入,抿嘴,停顿,嗟叹——来人世一遭,值

剔吃蟹肉,爸爸有一秘诀,将蟹身横咬一口,两切面丝缕呈现长段状,然后一一剔出。蟹的脚管更容易了,拔出,关节咬断,嘴巴一吸,不出来?筷尖一捅,再一吸溜便成。

和爸爸一起吃蟹,就如完成一种仪式,在我是十分的喜欢。俗话称“九雌十雄”,我记得爸爸似乎不分季节地偏爱雄蟹,除了看中里面厚厚膏脂,爸爸还喜欢雄蟹的大钳,因为他要做蟹蝴蝶,来纪念这个隆重的吃蟹仪式。

一对蟹蝴蝶由一对雄蟹的大脚钳粘合而成,雄蟹的钳越大,做成的蝴蝶越好看。这件细致的事情从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将它交给我。大家吃完鸟兽散,我会乖乖地陪爸爸坐到最后,顺着爸爸的心意为他添酒,当我仰头看到爸爸张开大嘴咬碎蟹钳壳后,急忙察看蝴蝶的翅膀有没有弄破。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小嘴巴舔净上面的蟹肉,展开蝴蝶的翅膀,轻轻捋平蟹毛,满怀着喜悦去贴到窗户上。此时此刻,我亲爱的爸爸酒足饭饱,醉眼朦胧,他慈爱的目光随我的动作变得越来越轻柔。爸爸总是会在这个时候,赤裸裸地表达他的爱意。宝贝啊,爸爸一定要培养你做大学生,宝贝,我的宝贝……

冬季复冬季,我们家日式矮窗上每年都会有新的蟹蝴蝶贴上去。蟹蝴蝶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有时候完整,有时候残破。爸爸常常在看书、写作的闲暇中,有意无意地望着这几对蝴蝶翩跹起舞,可是,他的眉头却常常会突然蹙起来,陷入郁郁的沉思当中。

⑽“文革开始,日子难过了,再后来,爸爸身陷囹圄。不可能有新的蝴蝶贴上去了,窗户上黄旧的蟹蝴蝶一个个脱落下来。刚开始,我还会去蘸点水,把蝴蝶再粘上去。不久,那几只蝴蝶终于不知去向,离开了这所寒酸的老宅。

1972年9月,爸爸含冤去世。

这几年,我每吃到好蟹总要想起爸爸。最近,想起爸爸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高。今天中午,那只雄蟹的大脚钳我小心翼翼地剥出来,做成了一对很大的蟹蝴蝶,贴在我们家的窗上。

1.开头说“爸爸会吃这只大蟹”,读完文章你觉得爸爸会怎样仔细地吃这只雄蟹。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细腻地刻画着父亲吃蟹的全过程,请你说说“屏息静气,往下到姜醋中蘸一下,送入,抿嘴,停顿,嗟叹——来人世一遭,值。”一句的表达效果。

4.有人说这篇文章比朱自清的《背影》更动人,在笑嘻嘻地阅读中,却情不自禁地留下泪来。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

石头里有只会飞的鹰

①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

②这个回答很有哲理。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它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达尔文本酷爱自然,但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父命,就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鲁迅先是选学地质,后又学医,当把这两层都剥去时,一位文学大师就出现了。物各有主,人各其用,顺之则成,逆之则败。

③每当我看杂技演出时,总不由联想一个问题,人体内到底有多少种潜能。同样是人,你看,我们的腰腿硬得像个木棍,而演员却软得像块面团。因为她只要一个“软”字,把那些无用的附加统统去掉。她就是石头里飞出来的一只鹰。

④好画,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色彩;好歌,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音符;好文章,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废话。一个有魅力的人,是因为他超凡脱俗。超脱了什么?常人视之为宝的,他像灰尘一样地轻轻抹去。

⑤居里夫人得了诺贝尔奖,她将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在地上玩。爱因斯坦是犹太人的骄傲,以色列开国,想请他当第一任总统,他赶快写信谢绝。他们都去掉了虚荣,舍弃了那些不该干的事,留下了事业,留下了人格。

⑥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算加法比算减法多,总要把一只鹰一层层地裹在石头里。欲孩子成才,就拼命地补课训练,结果心理逆反,成绩反差;想要快发展,就去搞“大跃进”,结果欲速不达;想建设,就去破坏环境,结果生态失衡,反道报复。何时我们才能学会以减为加,以静制动呢?

⑦诸葛亮说“宁静致远”,当你学会自己不干扰自己时,你就成功了。老子说“无为而治”,当社会能省掉一切可以省掉的东西时,这个社会可能更健康更美好。

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从论证角度分析选文第⑥自然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1.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2.结合文意,说说下列句子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 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查看答案

阅读诗词完成题目。

樵夫词

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 · 董文炳传》)

1.下列句中加横线“以”“县以民蚕麦偿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物喜,不己悲

B.祭尉首

C.固怪之矣

D.皆美于徐公

2.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C.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诸幼弟夫人        

②后当       

③计与贷家         

④皆文炳求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②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