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勤劳的蜜蜂、团结的飞鹤、倔强的乌龟……动物世界和人类社会一样都是要遵循一定规则、...

勤劳的蜜蜂、团结的飞鹤、倔强的乌龟……动物世界和人类社会一样都是要遵循一定规则、需要一种精神的。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让惊叹的赞美呈现到笔端纸上。要求:请选一种让你感触最深的动植物来写,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寄托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50字。

 

例文: 又是一年雪花飘 走在乡下的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已经枯萎。稻田里没有了往日英姿飒爽颗粒饱满的稻子。放眼望去,全是白色。到处白雪皑皑,无边无际。又是一年雪花飘,农民劳动一年的成果买入粮仓。那我过去一年的收获在哪里?又是一年雪花飘,东风卷起雪花刮到北方各地。为世界披上白色戎装,与寒冷敌对。 又是一年雪花飘。树木,小草枯萎了。看不见花朵往日妩媚的身躯。一切都是自由的。雪花飘到树枝上做它们冬天的白叶。它们争先恐后的飘去,可它们哪有想过树枝枯瘦的手臂那受得住活泼顽皮的雪花啊。咔嚓!树枝折断了,落在雪地上,泛起一阵白色涟漪。雪花随心所欲的飘着的时候,只有松树在值班,它们欢迎“白叶”的到来。载着它们伫立在风雪之中。为这个冬天添上一抹色彩。 又是一年雪花飘。冬风拂过,寒气无处不在。雪花依附在飘逸的长发、华丽的服装上。所有人都被雪花包围。抓起一把雪,紧紧地握在手心里,那刺骨的寒冷在警告我:冬天也不可以散漫,你不可以因为寒冷而为懒惰找借口。冬天是一年的终结,也是一年最后的舞台。 又是一年雪花飘。孩子们为此而欢喜,他们成群结队的打雪仗,堆雪人,乐在其中。他们伸出手接下洁白的雪花,接受冬天对他们的洗礼。我把一切看在眼中。雪花,落地即逝,但随之而来的有成千上万年多雪花。他们从不祈求在这世上多停留一会。只是尽心竭力的表演自己准备三个季度的唯美的舞蹈。 冬天是美的,是冷的。每个人对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见解。对我而言,冬天无论多么冷,都是唯美的。美得自然,美的独特。 又是一年雪花飘,我相信明年还会有相同的洁白,不同的感受。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要求在状物中“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寄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首先得知道“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写作对象必须为“物”,不能写人, 选一种让你感触最深的动植物来写,而且只能写一种,不能再文章内写多种的动植物,当然可以运用其他动植物来对比,但写作的主要对象只能是一种,通过对物的刻画,来抒发你的情感,或者表达你的志向。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志”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对物的描写要具体抽象的“情、志”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理解。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情、志”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情、志”表现自然恰当。描写“物”时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要满怀真情,使人能受到感染;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不南飞的大雁

在加拿大温哥华,朋友带我到海边的公园看大雁。大雁的身躯大得出乎意料,大约有白鹅的四倍。那么多身材庞大的大雁聚在一起,场面十分震撼。

朋友买了一些饼干、薯片和杂食,准备在草地上喂食大雁,大雁立刻站起来,围绕在我们身边。那些大雁似有灵性,鸣叫着向我们乞食。

朋友一面把饼干丢到空中,一面说:“从前每到夏天快结束时,大雁就准备南飞了,它们会在南方避寒,一直到隔年的春天才飞回来,不过,这里的大雁早就不南飞了。”

为什么大雁不再南飞呢?

朋友告诉我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在这海边喂食大雁,起先只有两三只大雁,到现在已有数百只大雁了,而且数目还在增加。冬天的时候,它们躲在建筑物里避寒,有人喂食,就飞出来吃,冬天也就那样过了。”

朋友感叹地说:“总有一天,全温哥华的大雁都不会再南飞了,候鸟变成留鸟;再过几代,大雁的子孙会失去长途飞翔的能力;然后再过几代,子孙们甚至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一回事了。”

我抓了一把薯片丢到空中,大雁“咻咻”地过来抢食。我心里百感交集,我们这样喂食大雁,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如果为了一时的娱乐,而使大雁不再南飞,实在是令人不安啊。

已经移民到加拿大十七年的朋友说,自己的处境与大雁很相像,真怕子孙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一回事,因此常常带孩子来喂大雁,让他们了解,温哥华虽好,终非我们的故乡。“你的孩子呢?”“现在都在高雄的佛光山参加夏令营呢!”朋友开怀地笑着。

我们把东西喂完了,往回走的时候,大雁还一路紧紧跟随,一直走到汽车旁边,大雁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不南飞的大雁,除了体积巨大,与广场上的鸽子又有什么不同呢?一路上我都在想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一直走到汽车旁边,大雁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2.温哥华海边公园的大雁为什么不再南飞?

3.细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怎样理解“百感交集”?

4.作者的朋友为什么说“自己的处境与大雁很相像”?

5.想象一下朋友“带孩子来喂大雁”时会说些什么?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甲段】郑振铎《海燕》片段

小燕子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的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B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乙段】高尔基《海燕》片段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般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它大笑,它又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A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自己的深渊里。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温馨提示:该文写于俄国十月革命前夜。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暴风雨象征革命的风暴。

1.两段都从哪两方面来描写海燕的?它们的特征有何不同呢?

2.两段都以抒情为主,但是表现手法有所不同,【甲段】运用            ,【乙段】则是托物言志。

3.阅读画线的A句,说说反复“是的,遮不住的”有何作用呢?

4.划线的B句,是个反问句,无疑而问,句意很明确,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5.大海是海燕活动的背景,有力烘托了海燕,而【乙段】还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你能揣摩出吗?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林间之(            )      ②驴不怒(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

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3.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两个成语。意义相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蕴涵着怎样的自然理趣?

 

查看答案

默写题

(1)《饮酒》中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心静,境自静”这深刻道理的句子是:              

(2)《登幽州台歌》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 是:                  

(3)天净沙  秋思》中卒章显志的主旨句是:             

(4)《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诗句是: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6)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7)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                        ,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