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以“掌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语:生活中,人人需要...

作文

以“掌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语: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给人以褒奖,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例文: 掌声 我冲出校门,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左躲右挤地穿过街道。街对面是一片麦田。面对起伏麦浪,我起伏的心田开始平静下来。我向蓝天呼喊:成功是我的双翼,我将有力地鼓动我的翅膀,与雄鹰做伴,跟白云嬉戏。我向溪流倾诉:每一次成功都是能量的积累,我将化势能为动能,跟大江大河一起欢腾奔流。 我是个患口吃的男孩。因为口吃,便寡言少语。我爱读书。我希望我能成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我希望我能成为一名记者,采访英雄楷模,让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我希望我是律师,为无助的人讨回法律的公道。有时候,还想当一名外交家,有周恩来的风采,有邓小平的机智。然而,我是个口吃患者。 今天,就在今天,在语文课上我竟然顺畅朗读了《有的人》,虽然语调平淡,速度不快,却读出了我心中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在同学们的惊诧的目光中,我还谈了对“给人民汪牛马”的理解。虽然我还有点结巴,但老师同学们给了我由衷的掌声。 我不想说我曾付出过多少艰辛,更不愿忍受过多少次的嘲笑。我只想说,过去的已经过去,让我更坚定地走下一步。我知道,我的口才远不如有些同学,但我毕竟能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我不一定能当上教师、记者、律师、外交家,但我一定会把它们当作我心中永恒的目标。 抬起头,鸟儿正在归巢,溪流已披上薄雾,太阳红着脸微笑着接近地平线。回到我所居住的小市镇时,已是华灯初上。我向每个认识的人打招呼,向不认识的人点头,向营业员微笑。推开门,我大声说:“妈妈,我回来了!”妈妈吃惊地望着我,我笑了。我知道妈妈等待我这么大声地呼唤已经16年了。我说:“妈妈,我不再口吃了,你的儿子终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教师、记者、律师甚至是外交家,你信吗? 妈妈流着泪直点头,我的眼里也噙着泪,但是在心底,我为自己今天长时间的鼓掌——这掌声,来自我心灵的深处。 【解析】 试题分析:以“掌声”为题,只要写作的内容与“掌声”有关即可,不必考虑前边的引导材料。“掌声”有形象直观的,有抽象隐含的;有真诚的,有虚伪的……可从正面给以赞赏,可对不良的进行指责(如有的通过新闻媒体给政府机关唱赞歌、粉饰太平等);可以从历史文化、封闭自己方面谈不给以掌声,可以从人的精神生活、思想观念方面点明需要给点掌声。此话题可以从“掌声”的内涵(尊重、善待、支持、信任、鼓励、关爱、自信等)是什么、为什么要给以掌声(谈其作用)、怎样给以掌声(要把握对象、火候等,恰如其分,适时地给以掌声)等方面进行写作,并挖掘其深意。 这是“独词式”的文题,我们可以运用“增补信息法”。就是在文题的前面或后面、或前后添加词语,从而缩小写作的范围,找到一个小的切入口,就容易着手了。 如:母亲的掌声;老师的掌声;别人的掌声;心灵深处的掌声;难忘的掌声;可以写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告诉读者,掌声是给人鼓励,是暖人心扉的。可以写父母用掌声鼓励我的故事,表达了亲情的伟大。掌声一般是给别人的,而且掌声通常是送给成功者的,所以以这样的角度来构思与取材,出新意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送给自己的掌声少,何况这掌声代表着特定的意义时,掌声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可以写自己为自己鼓掌,成功的人享受着很多的鲜花和掌声,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人给我鼓掌,但我可以给我自己鼓掌,为自己鼓掌,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你就是你生命中最好的欣赏者。这样的立意也许就相对新颖独特。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樱花盛开时节,长春桥周边樱花如云似霞,堆云叠雪,蔚为壮观。每年如潮的赏花者都涌到太湖鼋头渚樱花树下,去感悟樱花短暂而绚烂的一生……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部分游客攀枝摘花、乱丢乱吐等不文明行为令人扫兴。

如果你是樱花节青年志愿者,你会对这些人说些什么,怎样礼貌地进行提醒和劝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毕淑敏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小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校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学生对勤杂工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子蛀过,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一群猴子在乱窜……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一人,会冲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稳当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这一片爱心。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1.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一句中,加横线这秘密指什么?

2.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段画线的“悠长的铃声”中,删去“悠长的”好不好?为什么?

4.本文的标题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非常独特,请说说它的妙处。

5.文章误会老师傅姓氏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处伏笔,请找出一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在乙段文字中,开头为什么先强调“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2.这两段文字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

解缙敏对

解缙①尝从游内苑②。上③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于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1.请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 

(1)说:                          (2)遽:             

(3)料:                          (4)既:         

2.选出下面句子中的“之”与“已投于水矣”中的“之”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故时有物外    B竟日

C便实钉          D择其善者而从

3.翻译下列句子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4.根据这个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切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