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不论是在茫茫暮色之中,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团的岩洞里,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蚊虫如果不迅速逃跑,想凭借黑暗隐身,那它一定逃脱不了被吃掉的命运。这是因为蝙蝠有一双特别敏锐的夜视眼吗?不是的。因为即使将其双眼完全封死或弄瞎,蝙蝠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人们终于搞清楚,蝙蝠的视力是很差的,它之所以有接近于“明察秋毫”的本领,是因为它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纳系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声纳,是海军侦察潜水艇的有效装置,后来又应用在测量海深、探测鱼群等方面。声纳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它是英文缩写字的音译,原意是“声音导航和测距”。蝙蝠也生有类似的天然声纳系统,它比人造声纳更小巧,性能更优越。
③蝙蝠的喉咙可以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出来。当遇到物体时,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是食物还是敌人,或是障碍物。我们把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能够接收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和低密度的回声。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能在一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同时也发出同一数目的超声波。蝙蝠声纳的分辨本领很高。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它能把昆虫反射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等反射的声信号区分开来,同时探测出几个目标的形状、外貌和位置。它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能做到这些,靠的只是分析极其微弱的回声,那些回声甚至用极灵敏的人造微音器也收听不到。蝙蝠声纳的抗干扰能力也特别强。即使人为地去干扰蝙蝠,哪怕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一二百倍,它仍能有效地工作。千万只甚至上亿只蝙蝠同住一个岩洞,它们都使用声纳,但互不干扰。而人造声纳,却难于排除声波折射和水下反响的干扰,抗噪声能力比蝙蝠差了很多。而且,蝙蝠声纳系统最多也不过几克重,它的小巧程度真要使上百千克笨重的人造声纳或雷达的设计者们瞠目结舌了。
④正是凭着这独特的本领,蝙蝠在捕食昆虫时,有着惊人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有时一分钟之内竟能捕食十几只蚊子,简直可以做到“无一漏网”。
1.揣摩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
①这句话说明蝙蝠飞行的哪两个特点?
a.
b.
2.你认为该句中“从不”能删除吗?为什么?
3.文中第段画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请在段中找一例能体现蝙蝠“回声定位”优越的句子。
4.下列各项中的例句与前面的概括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体积小 “蝙蝠声纳系统最多也不过几克重”
B.速度快 “能在一秒钟之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
C.区分准 “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
D.抗扰强 “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
5.下面有关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说明了蝙蝠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纳系统,从而使它具备夜间飞行和捕食昆虫的独特本领。
B.第③段中“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一句主要是为了说明蝙蝠反应敏捷这一特点。
C.第②段用人造声纳与蝙蝠的天然声纳作对比,是为了突出后者更小巧,性能更优越。
D.第③段中介绍蝙蝠回声定位的过程是:发射超声波→超声波被反射→接收回声→分辨物体。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两棵金银花
赵元波
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正在盛开,一蔟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一枝数朵,给人一种惊喜,一缕清爽,实在是标致极了。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摆起伏,袭人香气简直可迷醉万人。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嫰的,伸着毛绒绒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的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桃树下一盆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玫瑰、水仙,姹紫嫣红,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②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花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把只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超强的生命也让金银花显得不起眼,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甚至常被人忽略,就好象人们总是想得到天山雪莲的高洁,却忘记了山脚下狗尾巴草的万般风情。
③钟情于金银花的叶子绿,花儿的美,那淡淡的香味儿,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准备长大后放在客厅里。我希望这棵金银花能够带给我一片葱茏的绿色,淡淡的花香。曾经,我为我的这个设计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憧憬和希冀。为此,我选用了树林里的基土,埋入了最好的基肥,随时不忘给它浇水,精心呵护,一如母亲精心照料刚出生的婴儿。甚至冬天还把他从院子里搬到房子里,白天又从房子里搬到院子里,让它充分享受阳光,乐此不疲。但很遗憾,一年来,它只是窝在花盆里,不长高出,也不长粗,它所报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条和绿叶,看来连花都不会开。
④然而,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因为我就知道:它已经尽力了。就是说,它所能够报答于我的,也就是这些了。是的,它有着充足得过分的肥料供应,充足得过分的水的供应,充足得过分的主人的关怀……但没有足够的风,没有足够的地气,更是没有足够的成长的自由,没有足够让根自由伸张的空间!而那些自由,作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茫然无知——居然不知道它还要自由!
⑤两棵金银花,一棵在院子里无拘无束自由生长,越长越高,绿树成荫,盘虬卧龙,花香四溢;一棵长在花盆里,虽然受到精心呵护,却似一棵长不高长不大的小草。我们应该知道: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
1.“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作者还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的用意是什么?
4.联系人的成长谈一谈你对“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这句话的理解。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沉舟侧畔千帆过, 。
(2)念天地之悠悠, 。
(3) ,天涯若比邻。
(4) ,留取丹心照汗青。
(5)《水调歌头》中体现人生哲理的句子: , 。
(6) 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品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C.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
D.以谓铸/时薄处先冷
2.解释加横线字意思。
理诚如是( ) 意古人别自有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
5.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小题。
泊平江百花洲①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②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1.诗人发出“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之叹是因为( )
A.吴中苏州好 B.四泊百花洲
C.杨柳都相识 D.云山苦见留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
B.诗歌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因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C.颈联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D.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特点在于轻松清新、洒脱自然。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的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B.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C.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成语。
D.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